中国盗匪问题的研究述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盗匪问题的研究述略

中国盗匪问题的研究述略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堪。清政府腐败统治,人民生活受到残酷剥削,流离失所被迫落草为寇。各地盗匪问题严重,引起了中外学者对盗匪问题的广泛关注,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盗匪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060-02    盗匪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古往今来为国内外所关注。目前,有关中国盗匪问题研究的论著众多,拙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略作梳理。   一、国外学者关于盗匪问题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对于盗匪问题的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较丰富。其中,既有对盗匪问题的一般性概述,又有专门性探讨,还有专论中于盗匪问题有所涉及。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匪徒》对世界范围内土匪做了研究,并对土匪群体进行分类。霍布斯邦《盗匪》文中对于盗匪现象在全世界的滋生做了分析。何西亚的《中国盗匪问题之研究》(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年版)书中对民国初期土匪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严景耀的《中国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感性的角度对那个时期中国土匪的组织形态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安乐博《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1520―1810》(《东南学术》2002年第1期)对不同时期中国海盗的状况做了全面的研究。松浦章《明清时期的海盗》(《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着力对明清时期的海盗做了细致研究。贝思飞的《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是第一部最完整研究民国时期土匪的著作。   二、国内学者关于盗匪问题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于盗匪问题的研究始于近代以来,研究成果丰硕,其中,相关学者不乏有对不同时期的盗匪问题予以关注,代表性著作如下。   冯贤亮《明末清初江南的地方防护》(《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国家政治环境的宽松,导致盗匪不断涌现。郑瑾《清时期的海盗与地方基层社会》(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0―152页):清时期的海盗主要来源于贫苦农民和渔民。张军《北洋军阀时期的土匪与军阀》(衡水师专学报,2003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土匪与军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动地表现出了那个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李英栓的《辛亥革命时期土匪活动的反动性》(《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清中叶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导致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被迫沦为土匪,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江仁宝《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炎黄春秋》2002年第3期):民国时期的土匪与军队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土匪也会按照军队的编制组成属于自己的军队。马烈《民国时期匪患探源》(《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近代以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加之国内军阀之间连年混战,内忧外患深重,这些都为匪患的产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蔡少卿的《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旧中国的土匪主要由贫苦农民构成,他们以抢劫、勒索为职业。敖文蔚的《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民国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加之灾害频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各地土匪大量滋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三、盗匪问题的区域研究   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略做介绍的基础上,拙文专门就地域的视角进一步进行梳理。   1.华南地区。穆熏安《华南海盗1790―1810》(刘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分析了海盗集团内部结构,以及外部政治因素对滋生海盗的影响,生动地再现了华南海盗的发展过程。何文平《清末民初广东盗匪问题的社会成因探讨》(《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文中就清末民初广东滋生盗匪的社会因素做了分析。陈佳春《清末广东潮嘉地区官绅关系与地方社会(1901―1911年)――基于匪患问题的探讨》:清末广东潮嘉地区社会动荡,盗匪蜂起,致使官绅关系异常紧张。何文平《清末民初的粤港澳流动与社会秩序―以匪患为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清末民初的广东盗匪利用港澳的天然地理优势使自身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陈佳春《述论清末潮嘉地区匪患的危害性(1901―1911年)》(《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清末潮嘉地区在社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匪患的威胁。何文平《近代的会与匪――以广东为例》(《历史教学》2006年第5期):文中以广东的会与匪为研究范例,从而使人们对会匪这一群体有了初步了解。   2.华东地区。赵翎《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文中分析了明清之际乌青镇地区盗匪的基本状况,以及各基层人民对于匪患问题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