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的方案述评.docVIP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的方案述评.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的方案述评

中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的方案述评    摘 要: 我国现行的以“事后抗诉”为特色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是在1991年民事诉讼法中奠定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民事抗诉制度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形成了“肯定论”和“否定论”两大阵营,出现了“取消论”、“限制论”、“维持论”、“强化论”等各种改革方案。但是,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不是零和游戏,不是只有取消或加强这类选项。正确的改革思路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适时转变监督理念,在公益监督、参与式监督和有限监督等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检察监督; 改革方案; 述评   中图分类号: DF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2-0005-06      Review on th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System of Civil Supervision   WANG De-xin   (Law School,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China’s current system of civil supervision, which appeared in 1991, is characterized by post-supervision. From the mid-90s, heated discussions was launched on the abolition of civil supervision or not. Some scholars thought it negative, and proposed to abolish it or restrain its application. While others thought it positive, and proposed to reserve it or strengthen it. Yet,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civil supervision is not a zero-sum game. The correct method is to transform the supervising ideas and reconstruct the system of civil supervision.    Key words: civil procedure; supervision by procuratorate; reform proposals; review       一、引言    我国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过直到1991年之前,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并无明确的规范依据。1991年颁行的《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什么呢?根据该法第187-190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方式只有一种,即对错误的生效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因此,民事抗诉几乎可以和民事检察监督划等号,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几乎就是民事抗诉制度的存废问题。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关于民事检察监督制度改革的议论大约始自上世纪90年代,此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检察、法院系统在司法实践中围绕民事抗诉的范围展开了一场“攻防战”。其突出表现,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在1995-2000年间制定了一系列司法解释,试图以此限制检察机关民事抗诉的范围。①    第二阶段,是2000年“两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之间上演的一场“检察监督存废”的大论战。这场论战的导火索,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庭庭长黄松有在《人民法院报》上发表的文章《对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思考》(2000年5月9日)。与此针锋相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随后在《检察日报》发表了署名为“高建民”的文章《论民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法理基础》(2000年5月19日)。此后,最高法院以《人民法院报》为阵地,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检察日报》为阵地,相继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且针锋相对的论文。这场源自检法之间的论战,后来迅速蔓延至整个学术界,学者们几乎在一夜之间分裂成若干阵营。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检法之争”还局限于监督范围这类具体问题的话,那么2000年“两高”(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之间上演的论战则升级到了观念性冲突和权力性冲突层面。争论升级的背后,除了前述的审判独立与检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