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旅大红骨类群玉米自交系改良的趋势的研究.docVIP

不同年代旅大红骨类群玉米自交系改良的趋势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年代旅大红骨类群玉米自交系改良的趋势的研究

不同年代旅大红骨类群玉米自交系改良的趋势的研究   摘 要:采用我国1960―2010年旅大红骨类群30个代表性玉米自交系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及穗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穗长和行粒数呈增加趋势;株高、穗位高、叶夹角、雄穗长度和玉米抽雄吐丝间隔期均呈降低趋势,秃尖长降低显著;穗粗和行数略有减少,雄穗分支数无明显变化。倒伏率、倒折率、病害率等抗逆性改良效果明显。   关键词:玉米;旅大红骨;自交系;农艺性状;穗部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3.024   Study on Modified Trend of Lyuda Red Cob Group Germplasm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China   BAI Xiang-li, YAO Yong-xiang, YU Bing, FENG Guang, CHEN Zeng-qi   (D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engcheng,Liaoning 118109,China)   Abstract: Thirty lyuda red cob inbred lines from 1960 to 2010 in China were studied for evaluating dynamic changes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ear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r length and kernels per row both took on increasing trends;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the angle between leaf, the tassel length and days from tassel to silk showed decreasing trends. Barren ear tip percentage reduced significant. Ear diameter and rows per ear reduced slightly. Tassel branch number had no distinct change. The modified effects of rate to flattened and fractured, and resistant to disease were obvious.   Key words: maize; lyuda red cob; inbred line; agronomic traits; ear traits   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趋于狭窄是玉米育种获得重大突破的限制因素之一[1],玉米种质划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唐四平头、旅大红骨以及RL系统五大类群。但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比较薄弱,现在我国玉米育种体系依赖5个骨干种质,除了旅大红骨的遗传基础比较丰富以外,其他4个种质基本上来自少数几个杂交种[2]。在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旅28和旅9自交系的基础上,经多年的改良和选育,先后育成的旅9宽、E28、丹340、丹337、丹341、丹598等自交系,在配合力等综合农艺性状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改良。然而目前对不同年代育成自交系性状改良效果及趋势研究报道却较少。本研究筛选出1960―2010年间 30个代表性旅大红骨玉米自交系,旨在探讨我国玉米自交系株型及产量组成性状的改良趋势,为玉米自交系的近一步改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由30份旅大红骨种质的玉米自交系组成(表1)。   试验于 2012―2013年在丹东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和海南三亚南繁基地进行。试验密度为4.5万株?hm-2,小区行长 4 m,行间距为 0.6 m。田间进行良好的管理。出苗后,定株观察记载,自然授粉结实。在玉米生理成熟期,对每个小区进行手工收获。   1.2 数据测定分析   记录生育时期及抽雄散粉间隔期(ASI)。生育后期调查倒伏率、倒折率和病株率。各自交系散粉后(最后一片旗叶展开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5株挂牌,于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单株最大叶面积、穗位上三片叶夹角。收获后室内测定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和秃尖。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   株高: 1960―2000 年代自交系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