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次邂逅 一段的反思
一次邂逅 一段的反思
前不久我和朋友遇到一位老匠人,60岁不足,经营着一家路边小店。老匠人的小店在一幢旧公寓楼里,不仔细根本注意不到这不起眼的小店。老匠人脸上挂着微笑招呼我们进门,“随便看看”。走进店里,四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鞋和千奇百怪的制鞋工具,在屋子的一角堆放着厚厚的皮料,眼前这一幕是我经常在设计杂志中见到的场景一一一问记载着岁月的手作工坊。出于好奇,和老匠人攀谈了几句,方才得知老匠人从业已经三十多个年头,墙上的物件都是老匠人的作品,有老作品、新作品,还有半成品。几句攀谈勾起了我对老匠人深入了解的浓厚兴趣,于是坐下开始闲聊……
我们在闲聊中谈到了“工匠”这个职业以及工匠的素养。老匠人在年轻时候也是一个意气奋发胸怀大志的文艺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逐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什么能做好,不是谁都能明白这些道理。老匠人放弃了成为一个伟大作曲家的梦想,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鞋匠。老匠人提到自己这几十年的境遇以及对行业、对人生的思考。在国内工匠是一个不太被别人尊重的职业,别人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份职业很低下,自然相对应的手作物品也是很低廉的。另外,在工匠这个行业风气不佳,经常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工匠同质化十分严重,为了省事和跑量,匠人们会采取走捷径,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传统工艺,利用更加简陋的手法获取高额的利润。部分从业人员的素养不是很高,缺乏基本的诚信,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混口饭吃,对自己的手艺严重缺乏自信心。大家普遍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从事的职业就是一个低下卑微的职业。在国外情况大不一样,例如日本、欧洲国家,匠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与重视,匠人也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乐此不疲。反差竟然如此之大。
和老匠人的闲聊对我有所触动,不经意联想到平日生活和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在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似乎逐步被我们遗忘,我们该如何正确做出判断,找回物质匮乏年代的那份“工匠精神”。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存在同样的困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在工匠行业中“工匠精神”的缺失
以下的两个典型案例是我亲身经历的两个事例。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它给我们启发。
案例一,城隍庙修包经历。
一次城隍庙修包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修包结果令我不敢恭维。包线没有扎在本该存在的位置,修包师傅的态度是”差不多就行”,这竟然是所谓的专业师傅。很多人会有和我同样的境遇,会觉得十分自然,或许大家早已被这种现象麻痹。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力、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费用,为什么就不能为客户多考虑一点?客人之所以会去修补一样物品,一方面是觉得物还未尽其用,另一方面是对手边之物的那份感情,总是希望把对物品的美好依赖保留的更久一点。俗话说客户是上帝,可现实并不是这样,在某些方面社会导向变成金钱是上帝。城隍庙的这位修包师傅真的是冲着钱看吗?我看也没有,按照市场标准他的收费并不高,可是按照结果来看,我反而觉得物没有所值,修理水平没有达到基本的水准。(见包背带示意图)难道是行业水准在下滑?我印象中不是这样。难道是地域的差别?我想也不会偏差这么大吧!这应该是人的问题,工匠精神的缺失吧!
案例二,皮带打孔事件。
有一回,我拿新买的皮带去打孔。由于喜欢,需要找个专业的师傅做调整,于是找了一位专业的皮匠,把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为了避免差错,我还亲自在皮带上标注了皮带孔的准确位置。在短短的十几秒钟后,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皮匠麻利地帮我把三个孔打完了。接过皮带一看,三个孔有两个不在位置上,一条新皮带就这么毁了,和皮匠理论未果,只能自认倒霉。这样的尴尬事例在生活中常有发生,很多人和我一样会遇到同样的结果,如果不讲究,没什么大碍;如果比较纠结生活细节,那将成为心中永远的疙瘩。(见皮带孔示意图)
这不是工匠手艺的问题,而是“工匠精神”缺乏的问题,很多行业都有同样的问题存在。
在大学教育中也存在“工匠精神”的缺失问题。
在课堂上我常遇到的学生困惑:
案例一,“老??,这个我不会。”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或者不会做的事都属于情理之中,如果这种“不会”的比例过大,我们就应该反思了,究竟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出现了偏差,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该调整,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工匠精神”。
案例二,“老师,这个我做不来。”这个像小孩对大人撒娇的话语,我们要仔细分析问题的背后。为什么做不来?有没有尝试想一些解决办法,有没有努力去动手尝试过。其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钻研精神缺失(工匠精神的缺失)。二,尝试过,的确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的表现大部分都是前者。
案例三,动手能力薄弱。其表现是实践课程实物制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好的点子、有趣的设计概念无法通过手去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工匠精神缺失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十八护理核心制度.doc VIP
- Unit3OurcultureourtresaureReading课件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修第三册3.pptx
- JJF(京)159-2025 水质在线电导率仪校准规范.pdf VIP
- GZ104 跨境电子商务赛题第5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新22J10 无障碍设计.docx VIP
- 杨志人物介绍水浒传.pptx VIP
-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顾宜第四章课后答案.pptx VIP
- GZ104 跨境电子商务赛题第6套-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双数年拟设赛项赛题.pdf VIP
- 《PDCA管理循环培训》课件.ppt VIP
- DGTJ08-2206-2024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人防工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