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书故释义体例及的的特点之的研究
六书故释义体例及的的特点之的研究
摘要:《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解析小篆字形、探究文字本义为主要目的的字典,后代的字书大多沿袭了《说文》的说解体例,而《六书故》的释义体例则撇开了《说文》系统,它不仅释本义,依次释引申义、假借义,释义大都引文献为证,释义全面系统,独具特色。
关键词:《六书故》;释义体例;特点
宋元之际戴侗所撰《六书故》,刊行于元仁宗延?七年(公元1320年),此书以其独特的面貌立于字书之林。自问世以来,评者毁誉不一。唐兰称《六书故》:“纲领清楚,系统完密”,并且评价戴侗:“对文字的见解是许慎以后,是唯一值得在文学史上推举的”。刘叶秋则评价为:“他(指戴侗)编的这本字典充满了穿凿附会,厚古薄今的毛病”。纵观《六书故》一书,无论是编排体例,还是对文字形、音、义的探究,都有其独特的见解。
一、释义体例
(一)首辩音读
他在《六书故?六书通释》中说:“侗尝谓当先叙其声,次叙其文,次叙其名,然后制作知道备矣”。说解时文字大都采用反切注音,每字下先列小篆形体即先出本字,再注音,后释义,再指出所属的六书结构,但并不是每字都给予六书说明。
如:一,於悉切,数之始也,画如其数,於六书为指事。(卷一)
杳,乌皎切,日冥也,日在木下,杳之义也。(卷二)
但《六书故》中也有不注音而直接释义的现象。
如:受,上下两手相授受也。
?,书曰善?乃甲胄。(卷十五)
匚,器之为方者也,取象于巨匚省文。(卷二十七)
(二)先列本义,后列引申义、假借义
若此字有引申义则列于本义后。戴侗在《六书故?六书通释》中指出:“天下之物名无穷,而书有限也;理义精深广博,而书之所可象者皆粗也,然则书之用其穷矣乎”。可见,戴侗推崇“充类之术”――词义引申,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物名,常用“引而申之”、“引之”、“因之”、“故谓之”等术语。
如:衍,以浅切,水流衍?也故从行,引之则土之更。
渴,苦葛切,乾也,引之为饥渴之渴。(卷六)
除本义、引申义外,还大量指出假借义,并理清它的来龙去脉,常用“借用”、“借为助词”、“借为发语词”等术语。
如:石,徂亦切,象岩石在厂之下,借为钧石之石。
?,昨结切,又才葛切,诗节彼南山借用节。(卷五)
若此字既有引申义又有假借义,则先列引申义,再释假借义。
如:节,即血切,竹约也,引之为节度节奏节约,又与?通用,又为?节之节,柱上斗如竹之有节也,又夕血切,诗云节彼南山假借也,今作?。(卷二十三)
告,姑沃估到二切,笼牛口勿使犯稼也,童牛未穿者必告之,《易》曰童牛之告,《书》曰今惟淫舍告牛马。因之为桎梏之告,在首曰告,又作梏,借为报告之告,亦作诰。
二、释义特点
(一)单字训释为主,兼及多字字头连释
注释中有多字字头连释现象,这种文字多是联绵字或同义、近义及同类文字。
如:崎岖:崎,丘奇切,岖,亏于切,崎岖险阻诘屈也。(卷五)
潮汐:潮,直遥切,汐,详亦切,江海之水,朝出为潮,夕至为汐。(卷六)
婆娑:婆,薄波切,今人谓老妪为婆,娑,素何切,诗云婆娑其下盘薄舒散貌。(卷九)
对于这种联绵词的释义,戴侗已经意识到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放到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有了词的意识。
对于这类同义、近义及同类文字之间的释义,在对单个字注释时往往会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或细微差别,便于人们理解。
(二)、有些字不予注释或释于它字之下
戴侗在《六书故?六书通释》中指出:“有一义而后创一字,以此释彼,终不近之,如爱、怒、怨、惧、恩、惠、喜、悦、愤、愠、忧、悲之类,人所通晓,字书引喻,其义反差,凡人皆所通晓,不待注解者,皆不赘解”。因此《六书故》中对于一些人们共知的字,往往用“义不待训”、“义不待释”。
如:爱:于代切,义不待训。
怒:奴故切,义不待释。(卷十三)
有些采用“说具某下”、“详具某下”等术语,表示该字已在某字下解释,此处不再释义,以减省篇幅,符合经济原则。
如:?:弋支切,说具棣下。(卷二十一)
?:丘刃切,说具蒿下。(卷二十四)
但《六书故》中也有不使用上述术语只注音不释义的现象。
如:?:胡本切,又去声。(卷三)
炫:胡犬切,又去声。(卷三)
煌:胡光切。(卷三)
羊:?祥切,象形。(卷十七)
(三)、说义必引《说文》
《六书故》中几乎每字说解之后都引《说文》之解说,有些字甚至不作解释而直接引用《说文》。
如:盈,以成切,满也。《说文》曰:满器也,从皿从?。徐铉曰:?,古平切,益多之义,古者以买物多得为?。(卷二十八)
?,古胡切,《说文》曰水起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