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科220引种推广的应用的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科220引种推广的应用的探讨

京科220引种推广的应用的探讨   摘要 京科220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抗多种病害、高产稳产为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介绍京科220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在安徽、河南省的引种情况,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京科220;引种推广;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075-01   由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玉米引种试验,是为了鉴定相同生态区相邻省份审定品种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批准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安徽省创富种业引进的京科220参加了2013年的安徽省引种试验,并获得批准在安徽省引种推广。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母本北青02来源于郑58与美国杂交种的杂交后代选系,经过河南、海南6代严选择、自交选育而成。父本JG66来源于502196×昌72的6代自交选育系。   2005年配制杂交组合北青02×JG66。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试,2009年参加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0022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幼苗拱土能力强,第一叶尖端为盾圆到匙形,芽鞘淡紫色;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气生根发达,茎秆强韧,抗倒能力强;通风透气性好;叶色浓绿,全株20~21片叶,叶片上冲;株高260 cm左右,穗位110 cm左右;雄穗分枝密,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雌雄协调,结实性好;生育期98 d,与郑单958(CK)一致;果穗长、粗分别为18.0、5.2 cm,筒型;穗行数16行,行粒数33粒,出籽率91.2%,千粒重314.4 g,黄粒,白轴,半马齿型。   3 安徽省引种试验结果   该品种属改良郑单958类型,株型紧凑,生育期101 d,比对照晚熟1 d,株高231 cm,穗位102 cm,空秆率0.8%,穗长16.5 cm,穗粗5.0 cm,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白轴,穗行数15.3行,行粒数27.6粒,出籽率85.8%,千粒重354 g[1]。   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穗位适中,抗叶斑病能力显著高于郑单958,耐高温能力较强,表现高产、稳产。   3.1 产量   在2013年安徽省玉米引种试验中,平均产量7 534.5 kg/hm2,8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0.50%~19.27%,平均较弘大8号增产5.89%,达极显著水平。   3.2 品质   2013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容重741 g/L,粗蛋白质(干基)10.29%,粗脂肪(干基)4.22%,粗淀粉(干基)72.71%。   3.3 抗性鉴定   201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抗性接种鉴定结果:中抗(MR)小斑病,感(S1)纹枯病,中抗(MR)南方锈病,中抗(MR2)茎腐病[2]。   4 河南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4.1 产量   以郑单958作对照(CK),栽植6.75万株/hm2,2008年玉米品种区域试验,9点全增产,平均产量9 367.5 kg/hm2,增幅4.3%;2009年续试,11点中10点增产,平均产量9 021.0 kg/hm2,增幅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10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8 970 kg/hm2,增幅9.5%。   4.2 品质   2009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粗蛋白质、粗脂肪、粗淀粉、赖氨酸分别为10.170%、4.130%、73.240%、0.308%,容重696 g/L。籽粒品质达普通玉米、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饲料用玉米2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4.3 抗性鉴定   据2008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该品种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感大斑病(7级),中抗小斑病(5级),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级),感瘤黑粉病(20.0%),中抗茎腐病(26.8%),高抗矮花叶病(0.0%),高感玉米螟(9级)。   据2009年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对该品种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报告:高抗大斑病(1级),抗小斑病(3级),感弯孢菌叶斑病(7级),感瘤黑粉病(12.44%),中抗茎腐病(17.46%),高抗矮花叶病(0.0%),高感玉米螟(9级)。   5 在安徽省各地的种植表现   安徽省创富种业取得该品种在安徽省内的独家经营权。2013―2014年该品种在安徽市省内多地种植示范,均表现出株型紧凑、果穗大而均匀、轴细出籽率高、抗病抗高温等综合优势。   2013年长丰县陶楼乡种植大户陈军,种植该品种3.33 hm2,平均产量7 845 kg/hm2。2014年,阜阳市颍东区柳河村种植大户余星连,种植该品种6.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