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参部位不同的作用有异
人参部位不同的作用有异
人参在我国应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22~250年间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已有人参的记载。将其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正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后汉张仲景《伤寒论》收方113首,其中配伍有参者占21方,充分发挥了人参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其“能治男女一切虚症,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痿,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人参周身是宝,人参各部位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人参的参芦、参条、参须、参花、参叶和参子,虽同生在一株上,但其功效主治却不尽相同,今分述如下。
参 芦
参芦是植物人参的根茎。我国古代大部分医药书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我国的科研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等三者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对参芦的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须将其除净,削下的参芦虽有少量作催吐药,但大部分却霉烂掉了。据统计,以前我国每年去除的参芦达15万公斤以上。现今参芦随人参一并入药,既能节约药材资源,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因此,奉劝选购人参进补者,请勿固守陈规而去掉参芦。
参条
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称为参条。参条补益之力较人参小。据《本草从新》载,参条能“生津、止渴,补气。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医家用其治疗虚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抬举无力、手指麻木(相当于肩周炎、末梢神经炎、网球肘等病)。现今由于参条的量很少,故临床很少使用。
参须
人参的细支根及须根,状若人的胡须,故有参须之称。参须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参而力逊。因其价格低廉,故临床上非危急病重者,不需用人参,常以参须代替。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和白弯须四种。直须较弯须为好。①红直须:为较粗的细支根,一般长10厘米以上。棕红色,体表有纵皱纹及须根脱落痕,少数有栓皮剥脱现象。断面呈棕红色、平整,类似圆形,边缘弯曲成波状,质地坚脆。气香,味苦。②红弯须:为棕红色的细支根及须根,长短粗细不等。质脆,味苦。红直须和红弯须可代替红参使用。③白直须:为较粗的支根,性状同红直须,惟表面黄白色,多数已无外皮,断面呈类白色。④白弯须:多为须根,常团成饼状。黄白色,性状同红弯须。白直须和白弯须可代替白参使用。《本草从新》言:“参须,生津补血。亦横生芦头上而更细者,其性与参条同,而力尤薄。要知参条、参须,不过得参之余气,危险之证,断难倚仗。”古代医家常用参须治疗胃气虚弱的呕吐、呃逆,肺气虚弱的咳嗽、咯血及气津两伤的口渴思饮等。现代临床也常将其作为人参的代用品。其实,家庭选择保健进补,参须是较为价廉实惠的,泡茶饮用更为方便。
参 叶
植物人参的叶子称为参叶。参叶在清代以前很少作为药用。《本草纲目拾遗》言:“参叶气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浸汁沐发,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后食入,解醒等一。参叶性寒,味苦而甘。功能补中清肺、生胃津、止消渴、祛暑气,降虚火。”现代临床除了用参叶较弱的益气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润燥,甘寒清热,以治疗气阴不足的萎缩性胃炎、糖尿病、肺结核,以及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夏令用其泡茶饮用,可祛暑解渴。醉酒以后饮上一杯参叶茶,可醒脑解渴。参叶外用洗头,能够治疗脱发。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叶含有与人参根相同的皂苷,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故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选择参叶时,以叶片干燥,绿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气者为真品。
参 子
人参的果实叫做参子。参子具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