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河取水型地下水源地的的特点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docVIP

傍河取水型地下水源地的的特点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傍河取水型地下水源地的的特点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

傍河取水型地下水源地的的特点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   摘要:为了更为科学地保护傍河取水型地下水源地,根据大量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后总结的该类水源地的水文地质特点及现有的水源地保护措施,针对其兼具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傍河取水;水源地保护区;地下水污染预警   中图分类号:P641.8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riverside source field   WANG Lin,ZENG Yi,LIU Gu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have a more scientific protection for riverside source field, by analyzing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water source field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exist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measures, some reasonable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water source and groundwater source for drinking.   Key words: riverside pumping;wellhead protection zone;early-warning system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前 言   傍河取水是地下水源地取水的主要方式之一。据早期地质部门统计,我国1243处地下水源地中,约有300个地下水源地是傍河而建[1, 2]。而据正在进行的“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统计,四川省10个重点调查水源地中6个是傍河取水(取水井距离河流不足100m),还有3个水源地取水井离河距离较近(离河距离小于二级保护区半径经验值),可见其是我国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开采水量一部分来自区域地下水径流,另一部分来自近距离的河流转化。目前,我国主要流域中水质断面达Ⅲ类及超过Ⅲ类占60.3%[3],这类水体极易进入傍河地下水源地造成水源污染。   通常,地下水资源保护重点在于预防,现有措施主要为普遍实施的水源地保护区划分[4]和比较新颖的地下水污染预警[5]。目前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只针对比较常见的水源地分类,对进一步细化水源地类型没有做更多的研究[6]。   作者简介:王琳(199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方面研究。E-mail:398389796@   1 地下水资源保护原则   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技术导则和法律法规,更应遵循其保护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7]。在四川省地下水源地调查工作中,70%的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过小不足以保护其水质,100%的水源地仅在取水处实时监测水质未在水源上游进行预警监测,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状况采取补救的时间和缓冲地带不足。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以下简称《规范》)[8]中明确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应保证开采水量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保护范围内外污染物向取水点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   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污染预警措施都应保证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状况时有充分的应对补救时间和缓冲地带。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确保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划分的保护区范围应尽可能小,预警措施应成本合理预测高效。   2 傍河取水水文地质特征   傍河地下水源地附近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分布特征大同小易,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则大相径庭。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傍河地下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细则相去甚远不可一概而论。   2.1 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分布特征   傍河取水河流多处于河流堆积地貌区,少数处于冰水堆积层河流侵蚀地貌区,地下水类型均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前者富水性大于后者,埋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