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施有效教学.docVIP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施有效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施有效教学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施有效教学   帮助学生经历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师们的共同愿景。然而,在实际课堂中,为数众多的学生却仍然处于“只听不想、只学不问、只知不识”的学习状态。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数学学习可以看作是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对数学现象进行“解读”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了解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并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研究新知、感悟道理,那么学生必将不断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一、创设开放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   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离开数学活动就不能形成有意义的活动经验。重视开放的数学活动的设计,更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可以使每个学生借助自己的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呈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个体的活动经验在群体的“经验交流”中相互补充,使每个人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实、丰富、修正与发展。   案例:谁跑得快   (上课伊始,教师呈现3只小动物赛跑的比赛成绩,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谁跑得快,从而引发学生的争论。)   生1:小兔跑得快,它只用了3分钟。   生2:不一定,也许它的路程短,还要知道它们各自跑的路程。   师:你考虑问题很全面,看来判断谁跑得快,不仅与时间有关,同时还与路程有关。(教师呈现补充后的表格。)   师:这回你能判断究竟谁跑得快吗?   生3:松鼠和猴子跑的时间相同,松鼠跑得远,松鼠比猴子快。   猴子和小兔跑得一样远,小兔用的时间少,小兔比猴子跑得快。小兔和松鼠谁快我还没想出来。   生4:把它们也变成时间一样或路程相同就行了。   生5:不用两个两个比,直接比它们的速度就行了。   松鼠是:280÷4=70(米);   猴子是:240÷4=60(米);   小兔是:240÷3=80(米)。   师:70米表示什么?60米、80米呢?   生6:表示3只小动物每分钟跑多远。   师:由这位同学列出的算式,你能解读刚才他说的速度的含义吗?   生7:速度就是它们1分钟内跑的米数。   师:请大家在图上表示出猴子和小兔的速度。   “谁跑得快”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巧妙地将不同特点的数据蕴涵于情境之中,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数学活动中运用经验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跑得快慢与他们熟悉的时间、路程有关,更使学生感受到了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时,速度产生的必要性。而在图上表示速度的活动,又把抽象的速度概念与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不仅突出了速度概念的本质,还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   二、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教师在备课前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认知基础,找准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在挖掘学生内隐的经验,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加以利用。同时,教师还可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困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加工、拓展和补充,从而更为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   案例:奇特的尺子(图略:一大格有12小格。)   师:青蛙跳了几格?   生:3格。   师:现在呢?   生:12格。   师:真快!怎么数的?   生:像尺子一样,一个大格是10,再加上两个小格是12格。   师:他认为一大格是10个小格,有问题吗?   (大部分学生摇头,少数学生迟疑。)   师:咱们数数。   (全班一起数:1,2,3,…,11,12,13,14。)   师:发现什么了?   生:这个大刻度是12格呢!   师:小青蛙跳了……   生(齐答):14格。   (有学生小声说:“陷阱”。)   师:小青蛙要跳17格,可以从12向后数……   生(齐答):5格。(全班一起数。)   师: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尺子吗?   生:没有。   (动画:尺子动画弯曲成圆形。)   师:这是什么?   生(齐答):钟表。   师:钟表是计量一天时间的工具,一天有多少小时?   生(齐答):24小时。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记录时间的方法。(板书:记时法。)   学生学习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时,经常会出现直接加、减十的错误。因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有两个困难:一是钟面有12个大格;二是弯曲的钟面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教师设计青蛙跳远的情境,让学生在一把看似熟悉的尺子上数格,激活了学生在十进制的尺子上数数或找到相应刻度的学习经验。学生先是习惯性地把一大格作为10小格快速计数,后又惊奇地发现这是以12个小格为一大格的尺子,并开始运用新的发现进行计数。在激活并发展原有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既蕴涵了钟面刻度的表示方法,又蕴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