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并列式结构的模式,快速搭建议论文框架.docVIP

巧用并列式结构的模式,快速搭建议论文框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用并列式结构的模式,快速搭建议论文框架

巧用并列式结构的模式,快速搭建议论文框架    南北朝时,齐朝有一员武将,名叫陈伯之,在梁朝灭齐朝时,他投降了梁朝,梁朝加封他为镇南将军,不久,他听信离间,起兵反叛梁朝而归顺北魏。后来梁朝讨伐北魏,北魏拒守将正是陈伯之,两军正要相互厮杀时,陈伯之却拥兵八千归降了梁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梁朝有一个叫丘迟的文人,他给陈伯之写了一封信,正是这封信,让陈伯之幡然悔悟。    那么,丘迟的这封《与陈伯之书》是怎么写的呢?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原来,丘迟写的《与陈伯之书》不但说理透彻,而且结构独特,信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晓明利害关系,同时作者还巧妙将说理、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至今这封信仍是文、情、理并茂的典范。    文章无定法,作文有常规。考场作文要有清晰的思路,明快的结构。实践告诉我们:写记叙文,如果缺乏真情实感,编述故事,往往不易获得较好的成绩。而一篇构思精巧,结构清晰的议论文往往更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获得高分。笔者结合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和几篇高考优秀作文,来谈谈如何掌握并列式结构模式,在高考中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搭起文章骨架的方法和技巧,并力求熟练掌握。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结构模式。它分为分论点式并列和论据式并列两类。    一、论点式并列    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并列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如下:    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2.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3.结论(总结全文)    在这个结构中,分论点的并列是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如《对于未来的思考》一文中的三个片段:    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漂洋过海,留学东瀛(日本),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本”。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    有人创造未来。执著于创造未来的人,他的生活的内容就变得更加诗意盎然。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到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从毕升的活字印刷到北大王选开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    又如《读书的艺术》一文: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