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纪泽父子日本观之比较的研究.docVIP

曾国藩曾纪泽父子日本观之比较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曾纪泽父子日本观之比较的研究

曾国藩曾纪泽父子日本观之比较的研究   摘要:曾国藩对日本怀有开放的心态,重视日本,因而积极促成了中日邦交近代化;曾纪泽在出使欧洲期间,中日关系因为争夺朝鲜变得异常紧张,他对日本的认识前后经历了由联日到防日再到联日的一个变化过程,但总的来说曾纪泽并没有真正重视日本,对日本侵略野心始终认识不足。   关键词:曾国藩;曾纪泽;明治维新;对外扩张   中图分类号:B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0)03-0052-03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在近代对中国甚至整个东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国藩对近代中日官方建交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曾纪泽出使期间发生了日本吞并琉球、侵略朝鲜等一系列事件,中日关系呈现紧张状态,曾纪泽在欧洲时与日本驻英公使和日本留学生多有接触,对中日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提出要“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积极向西方效法。进行一系列改革。此时。日本在外交上也要求走向近代化,1869年日本成立了外务省,天皇政府在欧美外交方面落实后。便开始推进对近邻各国的外交。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日本政府派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等,要求订约通商。他们到达天津后,拜见了李鸿章和三口通商大臣成林,转达了日本政府的意思。总理衙门的大臣认为中国与西方签订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日本是蕞尔小邦就没有必要立约了,以“大信不约”四字婉辞谢绝。关于同日本订约,当时政府内有两种意见:以安徽巡抚英翰为首反对同日本订约,而曾国藩、李鸿章却主张订约。洋务官员曾国藩、李鸿章从长久的战略上考虑,主张接受日本订约的请求。李鸿章同意日本的要求,主要是由于中国正受英法两国的侵略,日本也同时受英法的侵略,中国可以利用日本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否则日本如果被西方国家笼络,将来必将成为中国的仇敌。李鸿章显露出他对日本通过维新将成为中国未来威胁的深切担忧。他在奏折中写道:“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闻该国自与西人定约,广购机器兵船,仿制枪炮铁路,又派人往西国学习各色技业。其志周欲自强以御侮。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   曾国藩对日本的看法与李鸿章相似,他提出日本不可轻视,更不是中国的藩属国。他说:“以元世祖之强,兴师十万,以伐日本,片帆不返;明世倭患,蹂躏东南,几无完土,卒未有以创之。彼国可闻前代故事,本无畏摄中土之心,又与我素称邻邦,迥非朝鲜、琉球、越南臣属之国可比。”曾国藩认为应该答应日本的通商请求,其理由:第一,“日本国二百年来于我中国无纤芥之嫌,今见泰西各国皆与中国立约通商,援例而来请。叩关而陈辞,其理甚顺,其意无他。若我拒之太甚,无论彼或转向泰西各国介绍固请,势难终却;即使外国前后参观。疑我中国交际之道,逆而胁之,则易于求成;顺而求之,则难于修好,亦殊非圣朝还柔远方之本意。”第二,曾国藩认为日本与中国订约后。有助于双方开展贸易,他说:“闻日本物产丰饶,百货价贱,与中国各省不过数日水程,立约之后,彼国市舶必将络绎前来,中国贾帆必联翩东渡。不似泰西诸国,洋商来而华商不往。”第三。曾国藩认为:“日本自诩为强大之邦,同文之国。若不以泰西诸国之例待之,彼将谓厚腾薄薛。积疑生衅。”曾国藩看来与日本订约也是笼络日本的方式。他只是提议在订约时中国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中国暂时不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总理衙门最终采纳了李鸿章、曾国藩的意见,于次年在天津由李鸿章和伊达宗城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简而言之,曾国藩对日本持有的是一种开明和开放的心态,没有轻视日本,绝不是把日本当做藩属国对待,而是把它放于比较平等的位置上,更希望能把日本作为盟国笼络,是相当有远见的。   曾纪泽对日本的认识基本上产生于出使之后,他在欧洲期间与日本驻英公使如上野景范、森有礼、柳原前光等有较密切的交往。而且在他出使八年中发生了日本吞并琉球,并企图侵占朝鲜等事件,曾纪泽虽然没有亲自去过日本但对于日本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个认识随着时间和形势的改变,前后是有变化的。      一、联日方针:日本明治维新后。积极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学习包括自然科学、军事、法律、政治、金融、国际关系、博物、教育等多项领域,而且日本还在英国订购了铁甲舰,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曾纪泽虽然和自本公使接触较多,也常听他们谈起国内的改革,但总的来说,曾纪泽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关注并不多,所相关的记载也完全是从轻蔑的角度去写的。如他在光绪五年除夕之夜和使馆的中国僚友谈到日本时说:“中国譬如欧罗巴全洲,日本譬如英国三岛。使日本修政教、整兵戎,内固疆圉,外通贸易,遂臻英国今日之盛,然中国沿海数省,犹足以屹然自立,如今日德、法诸国之势;等而下之,亦将有瑞典、哪威(挪威)、丹马(丹麦)、比利时之势,非日本所能肆志也。倭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