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的研究

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的研究   摘要:曾国藩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回归原始儒学,强调修身从齐家开始,把传统伦理道德付诸家庭德育实践。其核心表现在,行道妻子,孝悌为本;勤俭持家,克己奉公;乐天知命,修身为本;读书明理,不忮不求。他的家庭德育思想既有儒家的传承,又与时俱进,更强调道德与实践的统一。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影响深远。毛泽东、蒋介石等都曾提倡看曾国藩家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B2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11)01-0139-04      为了达到“齐家”的目的,曾国藩以原始儒学为基础,吸收百家之所长,构成了曾氏完整的家庭德育思想体系。曾国藩的家庭德育思想博大精深,不仅使曾氏家族长盛不衰,而且影响到后来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很多名人和伟人。      一、行道妻子,孝悌为本      曾国藩说:“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   曾国藩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的志向,就大的方面说,就是想要在天下推行仁义之道,使天下众生都得到爱护,就小的方面说,就是想要减少自己的过错,在家庭妻子儿女中弘扬大道,用圣人言语去教化宗族和乡亲。   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们学问就在每天的家庭日用之间,要学以致用,在家里做到了孝悌就是大学问家,如此才不会做名教的罪人。他告诫弟弟们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代圣贤谈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谈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   曾国藩所说“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实际就是把家庭作为道德修行的场所,家人同心同德,以身作则,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无一不在家庭中实践,即使是女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蕴含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大道理。   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修身的最主要的场所,忠臣出于孝子,明君以孝治天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孝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曾国藩继承了儒家伦理,首先主张在孝悌上用工,并把孝悌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孝是对长辈而言,曾国藩对于父母是一个好儿子。曾国藩家书很多,其中很多是写给父母的。他的信开头总是“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膝下”或“男国藩跪父亲母亲万福金安”,结尾则多用“男谨禀”或“男谨呈”等。次次如此,足见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孝之殷切,至教至诚了。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心”,所以曾国藩在外时,总是不时地向父亲禀呈自己的现状,以缓父母对己的挂念。同时他只身在外,也非常牵挂家人,殷殷嘱托兄弟、子侄多多来信呈报父母的身体状况。有时候。曾国藩要做一件事,父母不同意或想不开,他便去信开导,实在开导不成,事情便暂时放下。   曾国藩自己力行孝道,同时感化全家都要行孝悌。曾纪泽娶媳妇时,曾国藩亲自写信给诸弟和曾纪泽,以孝悌教诲新妇:“孝敬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此二者,妇道之最要者也。但须教之以渐,渠系富贵子女,未习劳苦,由渐而习,则日变月化而迁善不知。若改之太骤,则难期有恒,凡此祈诸弟一一告之。”   曾国藩经常在家书中时常劝导子弟要孝敬长辈,并阐述了孝道的真正含义。他认为,凡是子女孝顺父母的,一定是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戚们都依赖他,远近之人都佩服他,父母也因此而更爱他,这就是大孝。如果做人没有档次,办事毫无道理,为亲族所唾骂,远近之人都鄙弃他,从而给父母带来了羞辱,这样的人即使常常用美食供奉父母,并常常探视父母,也称不上是孝。   除了要尽孝,兄弟姊妹之间还要“悌”。孔子说“人则孝,出则悌”。曾国藩对于他的弟妹来说,是一位好兄长。曾国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个,他是曾家的长房长子,长兄如父,曾国藩就担任了这样一个角色。曾国藩爱护他的兄弟,但是这种爱护不是姑息包庇他们的过错。他在家书中常常教育弟弟,说兄弟之际,吾亦唯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人们常用“情同手足”来形容关系之近,但真正的“手足兄弟”应如何相处呢?曾国藩认为应该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孝子必是忠臣,曾国藩鼓励弟弟们为国进忠,他兄弟五人有四人上了战场。曾国华战死三河镇,曾国葆病殁天京围,最后由曾国荃攻破南京。曾国荃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