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湿地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枞阳县湿地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枞阳县湿地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要 对枞阳县湿地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以为保护当地的湿地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枞阳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7-02   湿地泛指内陆水面和沿海浅水区及其衔接地带水陆交相延伸的一定区域,如沼泽地、泥炭地等。湿地既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的消长变化与生态平衡、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湿地是枞阳县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可为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湿地资源现状   枞阳县滨江怀湖,是沿江水乡之一,全县总面积1 808.1 km2,其中湿地面积333.49 km2,占总面积的18.44%。境内有陈瑶湖(含枫沙湖)、白荡湖、菜子湖、两赛湖4个流域水系。中北部有横埠、大河、新后河、罗昌河等6条河流,沿山丘地区自北向东南曲折而下,分别流入白荡湖、陈瑶湖、枫沙湖和进入洲圩区;南部平原区有石矶长河、汤沟后河、汤沟长河、王套河,自西向东横向流经洲圩区,从永登、湖东等闸入江[1]。   1.1 湿地区域分布   1.1.1 湖泊湿地。全县湖泊湿地面积在1 000 hm2以上的有4个,共计8 800 hm2,即菜子湖(1 800 hm2)、陈瑶湖(2 000 hm2)、枫沙湖(2 000 hm2)、白荡湖(3 000 hm2)[1];面积在100 hm2以上为连城湖,其面积为340 hm2。各湖区水深都呈季节性涨落,一般幅度为3~5 m。   1.1.2 江堤外滩湿地(河流湿地)。即江堤外滩脚线至长江水位岸头线之间的滩地,该区域面积2 513 hm2,常季节性被水淹没。滩地栽植了一部分防护林,主要是芦苇、柳、池杉,海拔高程在10~14 m,滩地宽度一般在50~150 m,土质为灰砂土。   1.1.3 江心洲外滩地(河流湿地)。即县境内几个独立的江心洲的堤外滩地,总面积2 508 hm2。其中:荒滩680 hm2,其余为林地、芦苇地,海拔一般在10~15 m,汛期水深可达3~5 m。   1.1.4 人工湿地(不含水田)。全县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4 座,小(二)型水库67座,总面积348 hm2;池塘23 320个,总面积3 760 hm2。全县人工湿地面积合计为4 180 hm2。   1.2 湿地植物资源   初步调查当地湿地植物资源,共有30科60余种,水生植物以眼子菜科、水鳖科占优势,可分为沉水、浮水、挺水3种类型。沉水植物群落大多分布于湖泊内缘至湖心水较深处,有竹叶眼子菜群丛,杂群丛,苦草、黑藻群丛,菹草、苦草群丛等。浮水植物群落多分布于湖、河缘浅水处或池塘、沟渠及稻田中,有荇菜、水鳖群丛,紫萍、浮萍群丛,菱群,芡实、细果野菱群丛,满江红、槐叶萍群丛,眼子菜群丛等。挺水植物群落分布于池塘及湖泊沿岸浅水处,有莲群丛、菰群丛[1]。沼泽植被以莎草科、禾木科植物为主,多分布于湖滨、低地、河岸边湿地,有水烛群丛、芦苇群丛、莎草群丛。水烛群丛中有菰、慈菇、荆三棱、水葱等,浮水植物眼子菜、浮萍、紫萍等混生其间。芦苇群丛中的伴生种不多,常见的有水烛、荻、稗、莎草、水蓼等。   1.3 湿地动物资源   枞阳县境内各湖泊基本相似,同属江河平原复合体,动物种类较多。据调查统计,浮游动物约有13种;底栖动物23种;鱼类有100余种,捕捞时常见38种,鲤科鱼类约占70%。2003年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在菜子湖调查时还发现珍稀水禽黑腹滨鹬8 240只、反嘴鹬、1 770只,分别占世界此禽总数的1%、6%。白荡湖曾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胭脂鱼,两栖类有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泽蛙、虎纹蛙等8种。常见爬行类有鳖、乌龟、乌梢蛇、水赤链等20多种。鸟类资源有留鸟、候鸟、旅鸟等150种,隶属38种,常见鸟类有野鸭类、鸿雁、豆雁、白骨顶、红胸田鸡、白胸苦恶鸡、斑鸠、白鹭、苍鹭、池鹭等,还有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黑鹳、小白额雁等,列入省级保护的白鹭、鸿雁、绿翅鸭、琵嘴鸭等。   2 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枞阳县湿地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具有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自然优势。20世纪末对一些种粮效益较差的圩口退田还湖,增大了湖泊的调蓄功能,成立了湿地保护站。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枞阳,产业兴县”的战略决策后,水资源利用率由过去的42%增长为70%,荒滩利用率达到76%,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但湿地保护与农、渔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由于盲目开垦、泥沙淤积、湖床增高等因素,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江、湖天然鱼类等资源严重衰退,20世纪50年代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