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明晋宁县旅游地产项目市场研究及策划方案(218p)讲义资料.ppt
昆明市晋宁县旅游地产项目
市场研究及整体旅游策划设计方案 ;聚焦郑和故里;;;;;;;;
“郑和文化”已成为华夏文明的典范与晋宁的文化名片,是一份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晋宁县进行历史文化提炼和对外交流不可替代的文化品牌。
开发“郑和故里文化项目”,对促进中外文化与经济的繁荣, 尤其是与东南亚、南亚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氛围,推进晋宁地区全面发展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三、郑和故里文化项目总体定位思考;四、项目整体策划思路;郑和文化休闲旅游小镇;5大旅游产品;七、郑和故里文化项目亮点;;第三章 郑和故里旅游资源挖掘与评估; 地貌资源——山坡、湖泊、湿地;可规划景点; 水体资源——滇池;可规划景点;晋宁的伟人——郑和; 郑和(1371~1435)原姓马,名和,小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州宝山乡(今晋宁县昆阳)人。作为赛典赤·瞻思丁的六世孙,郑和遗传了其先辈们勇于开拓、不畏艰险和博大包容的性格,与兄弟们在滇池边的嬉戏玩耍,自小赋予了他与风浪搏击的勇气。儿时性格的形成为他成就伟大航海壮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进入云南,击败元梁王,统一了云南。战争期间,年仅12岁的马和被明军掠至南京,送如燕王(朱棣)府中作童仆。因随燕王朱棣在与建文帝的宫廷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征战有功,朱棣即位后,马和被赐姓郑,提任为内宫太监。后率船队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纵观郑和的一生,其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和平外交文化(对外和平交流)
2、开放贸易文化(各国通商贸易)
3、航海事迹文化(航海技术发达)
4、沿途宗教文化(多元包容信仰); 郑和故里; 古都南京;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了许多国家。开创了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
他所到过的国家按区域特点大致可分为5类:
1、南亚国家——南亚风物
2、南海群岛——南洋岛国
3、印度地区——印度风情
4、中东地区——天方圣境
5、非洲地区——非洲奇观; 和平外交文化; 郑和在出使西洋的过程中,商贸活动伴随七下西洋之始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沿海国家及其岛国、印度洋沿岸国家、阿拉伯沿海及东非沿海国家。郑和不仅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门,而且间接地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提升了人们对移民收益预期,促成更多的中国人前往南洋等地经商和谋生,对中国移民在海外生存和发展,以及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拟规划景点; 航海事迹文化; 郑和宝船船队(海洋文化展览馆/大型情景剧场)
1.作为海洋文化展览馆,展示当时的先进的航海技术;
2.搭建宝船大舞台,结合郑和轶事,以演绎的形式,传扬航海文化;
3.大型情景剧场、水幕电影还原郑和下西洋胜景。;整修天妃庙宇;爪哇事件; 第二次下西洋时,郑和一行由占城来到暹罗。其地,“在占城西南,顺风十昼夜可至。即隋唐赤土国。”今之泰国。
郑和于永乐六年到暹罗。在此之前,占城贡使返国,据《明史》记载,“风飘其舟至彭亨(今马来西亚彭亨),暹罗索取其使,羁留不遣。苏门答腊及满剌加又诉暹罗恃强发兵夺天朝所赐印诰。帝降敕责之曰:‘占城、苏门答腊、满剌加、与尔俱受朝命,安能逞威拘其贡使,夺其诰印。天有显道,善福祸淫,安南黎贼,可为鉴戒。其即返占城使者、苏门答腊、满剌加印诰。自今奉天循理,保境睦邻,庶共享太平之福。’郑和奉敕切责,暹罗王自知理亏,除照敕办理外,并遣使贡方物,谢前罪。”
暹罗原为满剌加等之宗主国,所恃强凌弱,自此,始改前非,保持了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 满剌加即今马来西亚之马六甲。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特至其国,宣读中国皇帝诏敕,赐其国王双台银印、冠带袍服。由于满剌加地处南洋与印度洋要冲,中满两国关系又如此亲密,而郑和一行须遍访诸国,势须分宗前往,为此就须建立一个中转之基地。为此,郑和一行在满剌加建立官仓。此地对下西洋之贸易番货、待时回航等各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南洋;印度; 柯枝国东是大山,西临大海,南北滨海,是古代印度半岛重要的商港。永乐年间,中国与柯枝之间的友好关系有较大的发展。永乐十年,“郑和再使其国,连二岁入贡,其使者请赐印诰,封其国中之山。”于是明成祖趁郑和第四次出使之际,赐柯枝国王可亦里印诰,正式封他为柯枝国王,并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山,命郑和至柯枝国时封山勒铭,刊碑以志其事。碑文由朱棣亲自撰写。当年的碑刻迄今尚未发现,但碑之文字内容,在多种中国史籍中都有记载,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中东;祖法儿国贸易;多元包容和谐的宗教信仰保障了下西洋的对外交流;拟规划景点;三、郑和故里旅游资源汇总 ;四、郑和故里旅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