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腹泻护理查房
1
腹泻护理查房
儿科门急诊
余云
2017-10
1,学习腹泻疾病相关知识
2,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查房目的
主要内容
腹泻
概念:
腹泻病(diarrhea disease)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庄会议把腹泻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
1、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病程分类
临床分类
1、感染性腹泻:
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 症状性腹泻病 过敏性腹泻病等.
发病两个高峰期
。
夏季腹泻:发生于6、7、8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
菌与痢疾杆菌,
秋季腹泻:发生于10、11、12月,主要致病菌为
轮状病毒,
危险因素:①1岁以内婴儿
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
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
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
⑤饮用水不洁;
⑥禽畜放养。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2.机体防御功能差
3.人工喂养
4.肠道菌群失调
易感因素
感染因素
1、 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肠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3、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非感染因素
1、 饮食不当: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2.气候因素: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一)常规检查
1、血、尿、粪:为最基本检查,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也应开展此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根据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改变可以判断有无贫血,根据白细胞及分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类型。
2)小便常规 : 有无蛋白及红细胞及白细胞、管型等
3)大便常规 :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 两组。
(二)基本的血生化检查
包括NA+ 、Ca2+ 、 P3- 、Mg2+等检查,根据NA+结果我们可以判断脱水的性质(主要是根据测得的血清Na+结果分为低渗、高渗、等渗脱水及判断酸缄平衡。)因而基层医院也应尽量开展此项检查。
治疗要点
原则:
预防脱水、
纠正脱水、
调整饮食、
合理用药、
加强护理、
预防并发症。
患儿,男,10个月,因“腹泻、呕吐3天,加重1天”入院。患儿于3天前开始腹泻,呈黄色稀水样便,每日5-6次,量中等。有时呕吐,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量少。伴轻咳、流涕。1天前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余次。发病后患儿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尿量稍少。患儿足月顺产,混合喂养,6个月添加换乳期食物
体格检查: 测T:38℃ P:138 次/分 R:38次/分 W:8.5kg,精神萎靡,皮肤稍干,弹性稍差,前囟和眼眶稍凹陷,口腔黏膜稍干,咽红,腹稍胀,四肢暖,肛周皮肤红
辅助检查:血钠135mmo/L 血钾3.2mmol/L 血HCO3¯20mmol/L
病例介绍
腹泻
体液不足
营养失调
体温过高
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