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学科经典知识及其灵活的运用.docVIP

浅谈历史学科经典知识及其灵活的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历史学科经典知识及其灵活的运用

浅谈历史学科经典知识及其灵活的运用   摘要: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举例说明中学历史学科的经典知识及其灵活运用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关键词:中学历史;经典知识;灵活运用;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颁发至今已有五年,其“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已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的广泛关注。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不能引导教学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关键在于考试试题涉及知识的基础性及其灵活运用的程度。      一、经典知识的灵活运用      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是易中天教授的解释。如果说强调经典知识就是强调所考查的知识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和占有的分量的话,那么在试题中灵活运用及其解答则是掌握经典知识的关键。      1、点多面广,最有说服力的是选择题   近几年上海和广东等地的历史新高考的客观题,考查的都是历史主干知识或主干知识的应用,注重现实立意,强调考查社会热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能力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和诠释历史的能力等等。   例1:2007年[广东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例2:2007年[海南17]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例3:2008年[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例4:2008年[广东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例5:2008年[上海A组10]“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   上述考题考查历史主干知识或主干知识的应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点。这改变了过去考试强调的依纲靠本、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在教材中寻找的状况,有效遏止了过去命题专家为了难倒学生、考倒考生曾经给学生设计陷阱的现象。      2、主观题为灵活运用经典知识提供了更大空间   例1:2007年[广东26]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例2:2007年[宁夏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