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docVIP

浅谈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

浅谈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及培养对策   [摘要]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于礼仪的各项规定,古籍中均有记载。在21世纪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良好的礼仪素养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反观当今高职院校,却存在不少大学生不懂礼、不守礼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高职学生礼仪现状及成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提高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李师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教师,全国专业人才教育工作委员会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政工作、礼仪培训,广西 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14)02-0063-0003   一、引言   礼仪是一个人内外兼修的具体体现,人与人的相处,伦理道德的规范,社会的和谐,都需要按照“礼”的制度来进行行为的约束。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使人掌握专业技能,更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和发展的应变能力,而礼仪文化素养教育就是让人学会如何为人处世的重要教育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现状及成因分析   笔者在高职院校工作了将近8年的时间,听到不少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懂礼节,没有礼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高职学生在礼仪素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大学生礼仪现状   1.课堂礼仪缺失   在校园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以下的现象:考试铃声响了很久,仍然有学生慢吞吞地走进教室,丝毫不会因为迟到而感到紧张和愧疚;天气热的时候,教室里会出现不少男同学穿拖鞋、背心,女同学穿着吊带和热裤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精神状态很差,经常呵欠连天,有的干脆趴桌子睡觉;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校园里又多了一群“低头族”,甚至在课堂上都会有不少学生低头玩手机。这些行为与大学生的青春活泼的形象完全不符。   2.公众场合礼仪缺失   在许多公共场所,不少大学生喜欢聚集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大声喧哗,甚至有时候会出口成“脏”;搭乘公共汽车不排队,抢占座位,甚至不给老弱病残让座;随地乱扔垃圾,每次大型活动过后,地面上总是一片狼藉;有的学生在饭店用餐不尊重服务人员,在点餐时喜欢用敲击桌碗或喊叫呼喊服务人员等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知书达理的形象。   3.网络礼仪缺失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生也几乎都成为新时代的“网民”的主力军。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质以及与人的非正面接触,久而久之,会让人忘记自己在电脑前打字其实也是在和人打交道,从而言行也会变得直接、粗暴和无礼。有的同学甚至会恶意发帖,散布谣言,与人笔战谩骂,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等,即使有的行为没有构成犯罪,但是也会因为言语不当引起公愤,被其他网民“人肉搜索”,给他人和自己造成生活上的极大困扰。   4.礼貌用语缺失   礼貌用语应该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学习到的基本礼仪,但是不少大学生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对于礼貌用语仍然会存在知行分离的问题。在希望得到别人帮助时,不会说“请”,在得到别人帮助时,不会说“谢谢”,面对陌生人时,不会根据对方年纪、相貌来选择称谓,而是直呼其“喂”,与人交谈时也不会顾及场合,往往随着自己的性子不高兴就翻脸,或直接和人对骂,这些本不应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行为,却往往屡见不鲜。   (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   1.家庭因素   在同一些学生家长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不少家长存有这样观念:我花钱让孩子上学,如果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应该是学校的责任。这种完全忽略家庭教育的观念是非常可怕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不同的家庭教育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类型:   (1)放纵宠溺型:独生子女在父母和亲人的千依百顺和百般呵护中成长。这样的孩子即使出现了不合礼节的行为时,家长仍然采取包容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将占据主导地位,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感恩。因此,要让这类孩子从心底去接受礼仪文化,了解礼仪文化,养成礼仪习惯,具有较大的难度。   (2)望子成龙型:父母严厉苛责,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进行的人格的完善、品德的塑造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问题。有的家长虽然注意培养孩子的才艺,但只注重功利性:比如学习了钢琴就必须过几级,学习了舞蹈就要拿奖等。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会让孩子只注重结果,失去了学习本身的意义,孩子会变得比较浮躁,难以沉下心去注重人文素养的积累。   (3)有样学样型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不以身作则,单靠长辈命令对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