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入川移民人口数量及的素质分析.docVIP

清代入川移民人口数量及的素质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入川移民人口数量及的素质分析

清代入川移民人口数量及的素质分析    〔摘要〕清代四川经济在战乱之后的复兴和发展,与大量移民入川和其较高的整体素 质密切相关。入川移民数量历来说法不一,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考察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 论;并对移民素质进行了分析概括。    〔关键词〕清代入川移民;数量与素质    〔中图分类号〕K249. 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 (2006) 03-0022-05      清代四川经济在经历明清之际战乱的毁灭性破坏之后迅速复兴和发展,而且经济发展规模和商品 化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样一个经济复兴和发展的过程,与清代入川移民对四川的重新开发过 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清代四川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移民的鲜明烙印。 因此,清代四川经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从入川移民的特点予以解释。考察清代入川移民人口数 量及其素质,不仅可以为研究清代四川经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对于深入研究清代以来的四川经济 发展是也是十分有益的。      一、入川移民的人口数量分析      1.移民数量以及占四川人口的比例   四川在经过明清之际数十年大规模战乱之后,人口死亡和流失极其严重。清代初年,四川人烟稀少, 土地大面积抛荒。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平定吴三桂叛乱之后,官方户口登记数为18 509丁。按康熙 二十四年王骘《条陈太和殿采运楠木疏》所言:“以通省之户口总计之,仍不过一万八千九十余丁,是合全蜀 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⑴此处的“丁”数,应指成丁数,而不是指全部在籍人口。若以一户 五口计算,包括成丁在内四川的在籍人口约92000余人。清初江南一些大县,如华亭县为96 419人,海宁 州为98 830人⑵。与王骘所言“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的情形比较符合。   从顺治后期起,清政府开始鼓励移民入川垦荒。康熙十年(1671年)规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 开垦者准其入籍”⑶。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定入籍四川例,凡他省民人在川垦荒居住者准其弟子 入籍考试”,同时限制入川移民回流⑷。并规定“以川省民少而荒地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 为永业”⑸,以资招徕。在清政府的政策鼓励下,来自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陕西等省的移民大 量涌进入四川垦荒,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移民运动。康熙后期,仅湖北宝庆、武闳、沔阳等处百姓,“携 家入蜀者不下数十万”⑹。雍正年间,广东仅潮、惠二州和嘉应州入川的移民,“一县之中,至少必有千 人,以有入川人民各县计之,不下万余”⑺。雍正初年清政府虽已停止鼓励向四川移民,但移民潮仍以 巨大的惯性继续涌入四川。雍正五年(1727年),湖广、江西等省歉收,更加速了移民入川的进程。当时 湖北移民沿长江进入四川,“日以千计”⑻。乾隆年间,仍有大批广东、湖南移民假道贵州入川。乾隆八 年(1743年)到十三年(1748年),“由黔赴川就食者共二十四万三千余人”⑼。移民大举入川之势到乾 隆中叶以后逐渐衰减,乾隆末年才渐趋停息。嘉道年间仍有外省移民入川定居,但已不是以垦荒农民为 主,而是以商人居多。   大量移民入川,致使四川人口急剧增长,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川人口已达948?9万⑽。自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以来, 106年之间人口大约增长了10115倍。值得注意的是,移民大规模入川 使清代四川人口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移民在人口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土著。文献对此记载颇多。《蜀 难叙略》记清初成都附近情况是“远近趋利者辐辏,然故民中则千百不能一二也”⑾。川东方面,“土著 者十之一二”⑿。川北广元一带“土著者少,其四方侨寓率皆秦楚吴粤之人”⒀。雍正《四川通志》在谈 到全省的人口构成时,明确指出“其民则鲜土著者,率多湖广、陕西、江西等处迁居之人”⒁。   历史文献关于清代四川移民与土著的人口比例的记载,一般是凭直感印象加以描述,具有一定的随意 性,缺乏以具体数据作为支撑的科学统计。因此,清代入川移民与四川土著人口的基本比例究竟如何,说 法各异,莫衷一是。要了解清代入川移民在四川人口中的基本比例,需要根据有关数据加以概算:   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之间,全国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24‰。考 虑到明清之际战乱造成官方控制的在籍人口大量流失的情况,这种24‰的人口增长率,应包括流亡人 口的重新登记入籍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同一时期内,四川土著人口的增长同样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 有关。尤其是清初政府允许在四川将垦荒土地作为永业,并特准5年起科,对脱籍的土著人口重新登记 入籍有极大的吸引作用,因此四川土著人口的增长应不低于24‰的年均增长率。   由于康熙十年(1671年)清政府就准许移民携带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