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的研究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的研究   [摘要]民居是一种普通平凡,但又十分重要的建筑类型,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极富生命活力;民居形态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章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反映了湘西凤凰古城内的民居建筑风格。   [关键词]凤凰 吊脚楼 马头墙 穿斗式木构架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45-02      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2001年12月27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120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清代至民国时期。②   凤凰古城内的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二是沿街铺面及各街巷房屋主体以典型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多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   一、独特的“半边吊脚楼”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这样形成半楼半地的特殊形式,又有楼居高敞的特点,又具地居方便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除防潮之外,更重要在于适应地形,利用坡地空间,这种半干栏形式较之全干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③   最迷人的湘西凤凰县的建筑就是这种吊脚楼,由于临沱江而居的苗族和土家族人的居住空间有限,为了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家家户户都想法将房屋向江面伸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吊脚楼。(图1-1)      因为将生活层中很重要的一半如火塘、厨房和储藏间安置于夯土面,只将卧室安置于江边架高的木地板上,所以也叫“半边吊脚楼”。(图1-2)   半边吊脚楼的做法是在坡地上向后挖填土并夯实,将房子部分搭建于夯土整平后的平台上,部分以木架撑高悬挑于江面之上。   半边吊脚楼正好利用了山区和河岸陡坎陡坡的复杂地形,最大限度地争取到使用空间,创造出柱脚下吊、廊台上挑、屋宇重叠、因险凭高的建筑形式。这是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利用山区多木材的优势所能想出的最适应环境的、最经济合理的居住方式。   二、高大的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在聚族而居的古城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有效遏制火烧连片的问题,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凤凰人也管它叫“鳌头”。马头墙的“鳌头”,寄托了凤凰人祝愿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强的美好理想。   古城里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古城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民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三、典型的木构架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④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檀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湘西凤凰古城的建筑多以木构架为主,典型使用的就是穿斗式的结构,部分辅以抬梁式的结构。(图3-1)   四、湘西民居的其他特点   (一)独特的开窗方式   湘西凤凰古城的开窗方式也独具特色,有用棍子撑起的(图4-1),也有用链子拉起的(图4-2),这种开窗方式丰富了传统民居村镇聚落的肌理,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以多空间的感受。   (二)采光的屋顶   屋顶以黑色黛瓦覆盖,其缘由在于黑色在五行之中代表着水,黛瓦蕴含着人们以水克火的愿望。在屋顶铺装黛瓦同时局部改用其他透明的材料铺装,不仅能使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线,还能使屋顶的外观看起来更丰富、更生动。   (三)曲折的街巷   凤凰古城的街巷,地面多铺设条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