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砂砾土公路边坡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的探讨
砂砾土公路边坡生态景观恢复技术的探讨
作者简介:李挺(1971―),男,广西临桂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5??0027??04
1引言
雒洛高速公路位于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西乃至西南省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雒洛高速公路运行7年来,S1-S2路段的砂砾土护坡安全稳固,无一滑坡现象发生,且草木葱茏,景观优美。取得这样的成效与当年所采取的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息息相关。
S1-S2路段23.1km(雒洛高速全长46.8km)。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路段区域四季雨多雾浓,春季尤烈;年平均气温为19.8℃,冬天最底气温-3~4℃(12月份到次年2月份),最高气温39.4℃(7月份)。全年霜期约10~30d,有短期霜冻,年均降水量在1023~1220mm之间,属中等雨量区。该处岩石种类有砾岩、石灰岩、砂岩、粘土岩页岩、炭质泥岩等,其中以砾岩、砂岩为主,约占84.2%。
2砂砾土的成因及特点
该路段砂砾土由经完全风化和半风化的砂岩、砾岩、粘土岩组成,且半风化砂砾含量高达90%。从外表来看,砂砾表面光滑,无破损裂纹,基本上呈椭球型,也有部分呈长扁型,直径在2~5cm之间,表观密度较大,孔隙率及含水量较小,具有较高的抗压性。又由于表面呈弧形,砂砾石间接触面小,相互的支撑力弱,所构成的坡体易向下滑[1]。因持水率低、土层薄,造成土壤肥力较低。
3路段区域植被状况
3.1边坡施工前的植被状况
路段区域海拔在180~330m之间,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偏少,气温适中,岩石风化度低。加上砂砾层厚且近垂直地形较多,造成水土流失较大,土层只有5~10cm,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植被类型及品种单一且生长颓弱。主要乔木有潺槁树(Litseaglutinosa(Lour.)C.B.Rob)、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杨梅(Myrica rubra (Lour.)Zucc.)、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inn.) LHér.ex Vent.)、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等,而灌木以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野牡丹(Melastomataceae)、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eng.) Merr.)、毛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rd.)为主等,地被类主要有芒萁(Adiantumcapillus-veneris)、肾蕨(Nephrolepiscordifolia(L.)Presl)、薜荔(FicuspumilaLinn)山冷水花(Pileacadierei)、麦冬(O.japonicus(L.f.)Ker-Gawl)等,隶属 15个科、22个属、50多个种。
3.2边坡施工后及植被状况
由于路基的开挖和边坡的修建,路段土壤变得更加复杂,以砂砾为主导的路基及边坡结构成为路段土壤的典型特征,又由于大多坡体高陡,造成坡面冲蚀、表土缺失,养分稀少等现状。据统计,高20m以上的不稳定道路边坡就有9处,原生植被严重破坏达14处。而边坡上的植被因受施工造成的无土、缺水、缺肥等影响,总体呈现松动、枯黄、死株等现象,而生命力较强的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铁线草(Adiantaceae)、白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 (Linn.) Beauv.)等地被也长势欠佳。
4边坡生态恢复的目标
由于路段经过的丘陵大多体量高大,土石方开挖和堆积使得道路出现大面积的裸露边坡,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也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性和不连续性以及不可逆转性[2]。生态恢复的目的就是在贫瘠的砂砾土上尽快恢复植被景观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在保留和养护好受损植被的前提下,根据路段处于中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性质,结合参照园林自然式布局以及多重层次和结构的配置手法,运用乔、灌、草混合种植,使其形成“自我恢复,自我维护、自我更新”的生态景观格局。在绿化建设中还应注意体现植物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