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隧道出口不良地质洞段施工处理的方案.docVIP

磨盘山隧道出口不良地质洞段施工处理的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磨盘山隧道出口不良地质洞段施工处理的方案

磨盘山隧道出口不良地质洞段施工处理的方案   【摘 要】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改造工程磨盘山隧道出口段施工期间出现了塌方,塌方规模和范围均较大,文中详细介绍了处理塌方时采取的措施,并由塌方处理的过程总结出“小塌要抢,大塌要等”的施工原则,同时本文详细介绍了塌方处理的方案和处理的全过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磨盘山隧道;不良地质洞段;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   官地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与盐源县交界的雅砻江打倮河弯上,官地水电站对外交通公路(经久转运站至金河段)改造工程是电站对外交通和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磨盘山隧道是其控制性工程,全长3.43km。纵坡为0.3%和-2.99%双向人字坡。隧道进口段为直线,出口段为R=350m圆曲线,隧道断面型式为三心圆断面,净空断面尺寸为9.74m*8.45m,该隧道施工采用上下台阶开挖法,上台阶开挖断面尺寸为11.12m*6.66m。   2、工程地质   磨盘山隧道所属区域位于发育的安宁河断裂带、磨盘山断裂带、金河断裂带三大断裂带中,该隧道岩体由于直接遭受磨盘山断裂带活动影响,派生性断层较多,岩体遭受切割、挤压,裂隙发育、破碎,地下水沿岩体裂隙、破裂面渗透致使岩体蚀变严重,完整性差,破碎带宽度较大,不稳定洞段较多。出口段开挖揭露围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1x)紫红色、灰绿色泥页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侏罗系下统益门组(J1ym)灰黄色、暗紫红色粉砂岩、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群(T3bg)石英细砂岩夹灰黑色碳质页岩及煤系,上~中元古代河西系列(Bγδ)浅灰色、灰白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3、塌方概况   2007年10月29日,隧道出口开挖至K644+466时,掌子面出现渗水,同时开挖洞身拱顶部至两拱肩范围内出现高度1.4m~1.8m小坍塌,根据现场情况,在岩体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迅速的对该段进行了封闭,鉴于这次的坍塌预兆,在后期的开挖中采用短进尺、强支护施工措施。   2007年11月1日上午,K644+459.5~K644+460.5段上半断面掌子面在出渣结束后准备初喷C20混凝土时,K644+459.5处拱顶部围岩岩体滑落。由于失稳因素,掌子面前方岩体与已开挖部分洞身拱顶及边墙部位岩体陆续滑落,超前锚杆下坠,同时掌子面中部开始有大股流水涌出(经现场用三角堰测定出水量为80.7m3/h),已支护完成的K644+461.5~K644+460.5段2榀钢拱架砸变形,喷射混凝土脱落露出钢筋网片,自制钻爆台车砸弯变形。现场临时确定:暂不清除塌方渣体;观测记录塌落体每次掉块的大小和时间,每隔1h测定一次涌水量,待塌体稳定后在确定下一步处理方案。截止2007年11月2日9:00,塌方段塌落体零星掉块,时间明显延长(掉块时间为3min~5min/次),块体明显变小(体积约0.015m3),塌落体为片状灰色泥岩。此次塌方,拱顶塌腔最大高度约10m,塌方长度12.5m,塌方量约360m3,塌腔体呈一较稳定的三棱体结构。   经现场勘测,分析本次塌方的主要原因是洞身围岩为三种岩性分布,进洞右侧为灰绿色、浅紫色泥页岩,进洞左侧为黑色碳质泥岩,中部及拱顶部位为泥质粉砂岩夹少量泥灰岩,裂隙面和结构面将岩体切割成破碎岩块,块体间充填0.8cm~1.2cm厚的方解石,裂隙水发育,完整性极差,同时三种岩性都属膨胀性岩体,遇水和接触空气极易软化(软化系数0.1~0.3),强度显著降低(饱和抗压强度5~12MPa),属软岩,开挖后围岩不能承受上腹水压致使前方围岩失稳,岩体连锁反应陆续发生滑塌。   4、塌方处理方案比较与确定   2007年11月2日,现场确定了如下两种处理方案:   方案一:塌落渣体不予清除,从洞外拉渣反压塌方腔体,减少回填混凝土的用量;渣体反压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堆码砂袋至开挖轮廓线,作为堵头模;预埋若干ф108混凝土输送泵管至空腔内,间距1~1.5m,向空腔内泵送C20混凝土回填至一定厚度;在回填混凝土周边施工L=6m、ф32自进式锚杆,使其与周边的岩体形成整体;开挖前,沿开挖轮廓线钻进ф42钢花管,注浆固结开挖轮廓线周围松散体和混凝土回填后遗留的空隙;在混凝土强度达到3天龄期后按上下3级台阶、预留核心土、超前钢花管短进尺法向前掘进。   方案二:清除全部塌落渣体,考虑现场钻爆台车被砸坏无备用台车,且塌落体趋于稳定和塌腔掉块体积变小(片状碳质岩体自落后成小碎块状)等因素,采用人工辅助装载机架立钢拱架,并加密布置钢拱架和连接筋,局部放置多层钢筋网片,及时喷射C20混凝土进行封闭,形成一道初期钢筋砼保护墙;按0.5m短进尺逐步向前推进;同时在安全位置对支护好的钢拱架补打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在拱顶和拱肩两侧沿洞轴线方向2m间距布置1m~6m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