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教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教材课件.ppt

曲阜三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孔府、孔庙、孔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孔子学院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 反对苛政 以德治国 仁者爱人 核心思想 政治 教育:兴办私学 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苛政猛于虎”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 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 “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弟子2:弟子不明白。怎么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正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此乃仁也。 弟子3:那请问怎样才能做到“礼”呢? 孔子:不同阶层的人要加强个人修养。国君要有国君的风度,大臣要有大臣的忠诚,长辈要有长辈的表率,晚辈有晚辈的顺从。这样人人循规蹈矩,岂不天下太平! 众弟子:弟子明白了。 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讲学图 大教育家孔子——“至圣先师” 1、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教育公平) 2.教学: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一,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教无类”——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孔子整理的古籍 编定《春秋 》、《诗经》 言论记录 《论语》——弟子记载 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 孔子问礼图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褔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梳理:春秋时期的两位大思想家 孔子(儒家) 老子(道家) 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1、“仁” 2、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兴办私学 孟子 (儒家) 梳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墨子(墨家) 庄子(道家) 韩非子(法家) 亚圣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提倡“仁政”治国,提出“春秋无义战” ,倡导“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孟子 荀子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来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荀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墨子 墨子故里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名片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家庭教育之典范。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周梦蝶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