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言“爱兄之道”论析.doc
孟子言gjtar i撕
2017-08-25 01:22:40 人文杂志 2017 年 6 期
曾海军
内容提要舜的弟弟象是要置舜于死地的人,可是当他骗说十分想念舜的时候,舜不仅相信而且 还很欢喜。孟子对此的解释是“彼以爱兄之道来”,并且运用“欺以其方”的道理予以阐明。本文分別对“可 欺不可H”和难罔以非其道”展开分析之后,接着论述舜是“诚信而喜之”,由此可以阐明孟子言“爱兄之 道”的意思。
关键词欺以其方兄弟一伦孟子
〔中阁分类号)B222 ( )A ( )0447-662X (2017) 06-0034-06
儒家虽然多论父子,但也没有少论兄弟,而且常常是父兄一起论。《论语》屮有“入则事父兄”
(《子罕》)、“有父兄在”(《先进》)的提法,而“孝悌”连言更是儒家论孝的常识。兄弟一伦的典 范既有《史记》中记载伯夷、叔齐兄弟让国的美谈,也有《诗经》中抒写二子乘舟”兄弟共死的悲壮。 但除了这种兄友弟恭的正面形象,也有兄弟参商的反面教材,比如《春秋》屮的“郑伯兑段”,就足经 常被批评的对象。其实还有一对兄弟在儒家论兄弟一伦上更值得注意,这就是舜与其冋父异母的弟弟 象之间的关系。舜作为大孝之子,与其父替叟之间的父子一伦,经由孟子“舜父杀人”的臂喻,在思想 史上获得了充分的诠释。其实舜的大孝也包括了悌”这个维度,舜是如何对待其弟弟象的,孟子恰好 也有专门的论说,只是从兄弟一伦來论舜,学界相对关注较少。本文选取这一角度,以孟子的“欺以 其方”为屮心展开分析,落实到舜对象的用心到底足什么,巾此阐明孟子所言“爱兄之道”的意思,使舜 的大孝之行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一、彼以爱兄之道来
对于舜的大孝,最早的记载来自《尚书?尧典》,其云:“锊子,父顽,母囂,象傲:克谐以孝, 蒸蒸乂,不格奸。”《尚书》对舜出生于一个非常恶劣的家庭环境做了基本交代,舜没有受到父顽、 母麗、弟傲的影响,极尽为人子、为人兄的人伦之道,所谓克谐以孝”,由此而成就其大孝之名。舜 这一基本的生存境遇在太史公的记载中被延续下来,并且得到丫细化,舜的孝行体现在具体的事迹匕。 其屮有这样的记载:“后替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替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 从匿空出,去。锊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乃止舜宮居,鼓K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
思舜正郁陶!舜□: ‘然,尔其庶矣!”(《史记?五帝本纪》)就是这件事情,之前被孟子的弟子万章 叙说出来,且专门向盂子请教过。万章的困惑足,象足要H舜于死地的人,可是当他骗舜说十分想念 的时候,舜不仅相信而且还很欢离,这该如何理解呢?
这无疑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为在这一情境屮,舜无论是被象所欺骗还是假装很欢喜,都与其 作为儒家的圣王形象严重不符。孟子的回答是: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孟 子章上》)象是以“爱兄之道”而来,舜是真心欢喜,而没有任何虚伪之处。然而,孟子的冋答本身 就有一个更让人困惑的地方,即他作为叙述者,对于象加害于舜而前来葙占舜的宫室足砟常淸楚的, 象不讨能是以“爱兄之道”而来,孟子这样来说是什么意思呢?当然,孟子的回答讨能是从舜的角度做 出的,意思是在舜的眼里象是以“爱兄之道”而來,因此真心欢喜。可这样理解的话,就变成丫舜只是
被象所欺骗,被一个耍置自己丁?死地的人所欺骗,舜的伟大形象还如何成立?这正是《刀章》的困惑 之所在,难道孟子的回答没奋解决任何问题吗?显然不是。问题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牵涉着兄弟 一伦,冋时确实与欺骗相关。孟子在为万章解惑的时候,运用了“欺以其方”的道理,并专门作了解释。 要理解好孟子声称“彼以爱兄之道來”的意思,不妨围绕C?“欺以其方”來展歼分析。而论“欺以其方”,又 得先[Hl到孔子所言“可欺不可罔”的说法上。
二、可欺不可罔
“可欺不可罔”首先是对“欺”与“岡”作了区分。但这一区分是什么意思呢?单从字而上看,“欺”与 罔”也有所区别。《说文》谓“欺”是诈欺也,从欠其声”,而“欠”则是“张口气悟也。象气从人上出之形”。 可见“欺”与出气、说话有关,欺骗的方式可能多与言语相关。而“罔”的本意是网,《易?系辞》云:“结 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浊。”《释文》谓取兽□罔,取龟曰罟”。可见罔原本足用来捕捉野兽的,要是用 来对付人呢?孟子曰:“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孟 子?滕文公上》)统治者要想罔民,就如猎人罔兽一般可怕。如孟子谴贵齐宜王,“则是方四十里,为 阱于国中”(《孟子?梁惠王下》),就是罔民的表现。欺人可能主要还停留在个人的花言巧语上,罔 民则是针对众多百姓,手段更为残忍,后果也更%严重。平时所言“欺上罔下”,也能体现出这种分别。 不过,这种字面上的区别并不严格,欺民或罔主的说法也不足没有,何况欺罔也常常同时表达。J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