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问题及的对策构想
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问题及的对策构想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使得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随父母进城成为了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原因的障碍与困难,出现了许多社会融入困境,在分析社会融入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工作角度阐述了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对策构想。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城市
中图分类号:C9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78-04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城乡壁垒的逐渐被打破,我国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涌向城市就业,流动人口的迁移模式逐渐由“原子化”向“家庭化”转变,其中,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1]。当前,流动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后由父母带入城市,他们往往会在城市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尤其是同辈群体的排挤与孤立使得幼小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农村,他们向往城市优越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但是现实却给了他们极大的失落感与被剥夺感,由于无法得到城市人的认同,而使他们无法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另一种是介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之间的团体,他们在户籍上是农村,但是生活上却是“编外”的城市儿童,他们从小出生于城市,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却无法像正常的城市儿童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比如,在城市的公立中小学就学,要缴纳数量不菲的赞助费等额外费用。这些由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所造成的政策性歧视,使城市流动儿童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他们往往会感到心理上的委屈与失衡,对周围城市同辈群体产生自卑感与不信任感,从而在心理上排斥城市中的生活以及群体,这种极其不利的成长环境造成了孤僻和自卑的人格障碍,他们的爱与归属感,很难得到满足。由此可知,城市流动儿童在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障碍,久而久之,这使得他们常常备感无助、孤独、自卑,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与周围城市中的主流文化出现了偏离,非常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根据深圳公安部门资料显示:居住在外来打工人员集中的出租屋、工棚或临时住所里的流动儿童占深圳青少年犯罪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2]。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试图以社会融入为切入点,讨论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间的关系,最后从社会工作社会融入角度提出改进流动人口子女生活状态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建议。
(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入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社区的排斥
大部分的流动民工收入较低,流动儿童跟随父母居住在脏、乱、差、犯罪率极高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屡屡发生流动人口子女身体、精神受到伤害的案件。公安局公布的信息显示,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工作掌握的总体数据中,流动儿童是被拐卖儿童中最多的群体,其次是留守儿童[3]。流动儿童的安全正在接受强大的考验。其次,城乡结合部不良的生活环境阻碍了流动民工子女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不利于其健康的发展。城乡结合部大多为同乡人员聚集处,虽然这有利于刚刚进城打工的民工整合资源与寻找归属感,但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于个人行为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而周围环境如出现赌博、色情影像、扑克等不良社会现象,极易使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染上社会不良之风,而城市主流社区的这种不接纳也进一步歪曲了流动儿童对城市环境的认同感,从而产生与主流文化的偏离,极易产生反社会行为,而受害的群体,大部分是这些被城市边缘化的流动儿童,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2.社会认同的困境
长久以来,农民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于城市居民享受不同等待遇,老一辈的想法,间接地传递给了下一代,一些城市儿童会给流动儿童贴上如“外来人口”、“乡下人”,等带有歧视性的标签,在北京市的一所公办学校中,有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58.3%)不喜欢甚至讨厌北京的孩子,理由主要是他们欺负人(26.2%),看不起人(37.1%),同在一个城市中,有些孩子甚至从来没有和北京孩子接触过(3.1%),城乡之间的孩子很少沟通,有的甚至表现为孤立与谩骂,这种或有意,或无意的疏远和冷淡既是城市居民无法认同外来务工子女的表现,也终将会导致流动儿童对城市生活存在严重的认同危机。无论是最近发生的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问题还是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歧视问题,都反映了社会认同的危机,社会认同是一个互相接纳与认可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持续的稳定的互惠互利的过程,从社会剥夺的角度来看,当弱势群体的利益被剥夺时,他们会对剥夺他们利益的其他群体产生仇视心理,并且会把产生在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归咎于自身利益的剥夺,那么,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就会越来越大,同样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3.户籍身份的差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份认同危机其根源就是我国城乡户籍的差异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沥青公路养护维修的对策.doc
- 沥青加铺层在水泥砼路面加铺裂缝反射常用的措施研讨.doc
- 沥青混凝土桥梁路面裂缝病害及治理的措施.doc
- 沥青混凝土桥面平整度控制的措施.doc
-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原因及控制的措施.doc
-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低温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doc
-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低温施工的措施.doc
- 沥青市政道路常见质量病害及防治的对策.doc
- 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控制的措施.doc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Ⅳ级的的疗效观察.doc
- 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阶段测试 基本能力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大附中2010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人教版.docx
- 山东省济宁市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入学检测考试试题.docx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湖田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试题.docx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学生用卷.pdf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创新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素养评价(含答案).pdf
- 长沙市岳麓实验高三期中考试历史-学生用卷.pdf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