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心奉献的崇高医德—— 一位医德楷模吴殿华给我的感悟.docVIP

全身心奉献的崇高医德—— 一位医德楷模吴殿华给我的感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身心奉献的崇高医德—— 一位医德楷模吴殿华给我的感悟

全身心奉献的崇高医德 —— 一位医德楷模吴殿华给我的感悟 【摘要】随着医学从以“病”为中心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医德越来越成为评判一名医生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培养良好的医德,就要从医学生时代起打好基础。一些医德楷模带给我们的震撼将坚定我们的医疗信念,利于我们塑造崇高的医学精神。吴殿华医生就是这样一位楷模,让我感悟到高超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医德的光辉。 【关键词】 吴殿华 医德 感悟 当今社会,“医德”、“医患纠纷”“医患关系”这样的词汇越来越走上搜索词条的前列,医生似乎也成为了舆论的一大焦点。这一切的中心,似乎大多都是基于医德出发,是好多医生医德缺失的的产物。随着医学从以“病”为中心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医德越来越成为评判一名医生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 所谓医德,就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于医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德,才能真正发挥救死扶伤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才能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白衣战士。还未接触临床实践的我们,向医德楷模学习似乎是我们树立信念的一大途径,而楷模们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也将在医路上激荡许久。有一位医德楷模,就是我心中的榜样,他就是吴殿华。 现任冀州市职工医院院长的吴殿华从医五十多年,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吃苦在前,勇挑重担,用高尚的医德,鼓舞和影响着全院的医务工作者。五十多年来,吴殿华把科研与治疗疑难危害症结合起来,在医学上取得了几十项重大突破他先后取得12项科研成果,创40项国内外医疗先进技术,有50多篇论文在全国或省级杂志上发表。一切为患者着想是吴殿华的行医准则,他为了患者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1960年,冀州董庄年仅20岁的的女红旗手刘孟恋在劳动中意外受伤,不仅失去了右手,半截胳膊的皮肤也被勒掉了,在当时的医疗设备和水平下,治疗这样的重伤风险很大。根据当时病人的情况,要想保住胳膊,唯一的办法就是植皮。可割刘孟恋自己的皮肤,她已体弱难撑。吴殿华对其进行抢救时,因手术需要,他毅然从自己身上割下八块皮肤献给病人,挽救了她的生命。 1961年1月,当时的冀县医院接收了一位腰椎及膝关节结核病患者孔秀玲,在劳动中碰伤,又患上了骨结核病,并破溃流脓,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病灶清除和植骨固定手术。植骨手术正式开始了,献骨的是吴殿华,手术医生也是他。躺在手术台上的孔秀玲看见吴殿华自己凿自己的骨头,热泪象泉水一样涌了出来。时间不长吴医生从自己右髂骨上取出大小五片鲜骨,并迅速移植到孔秀玲身上,手术做得很顺利,这时吴殿华腿上的绷带已被鲜血渗透,并把裤腿染得通红。 这真是全身心的献身医学,奉献病人,这是何等强大的信念,是病人第一,是救人为先,是大无畏大无私的精神。或许事迹不同,但是像吴殿华这样舍己为人的医生一定还是有许多的,他们带病上阵,昼夜奔波···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坚定,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一个个珍贵的生命。 不单单是几次震撼人心的献身,吴殿华医生身上流露出来的还有多年的持之以恒。从医这么多年,吴殿华一直坚持对患者进行回访。在一次下乡巡诊中,西元头村有个80多岁的老大爷叫刘润芝,几天尿不出小便,家人已给准备好了装裹衣服(葬服)。在没有导尿设备的情况下,他便俯下身用嘴将老人体内的脓液和尿一口一口地吸了出来,因而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他先后实施了万余例外科手术,从未发生过差错事故,并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万例手术无事故证书。吴殿华还参加了很多抗震救灾的工作,他经历过邢台和唐山大地震,在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马上意识到,灾区最需要像他这样的有抗震经验的外科医生,早一秒到达,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于是他连夜组织好人员、医疗器械和价值3万多元的药品赶赴灾区。他把满腔热血倾注给了灾区的伤员,换来的是无数感激和奖励,得到的是声声赞誉,在他身上体现了高超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医德。 从吴殿华身上散发出来的医生职业精神的灿烂光芒, 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之心让我们感动, 他在医学事业上的全身心和忘我投人使我们震撼, 他对医生职业的真切感悟令我们深思,他“取骨割皮”的动人事迹,至今仍深深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医务人员与病人这一医德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它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管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 从吴殿华医生身上,我们看到了病人至上的信念光环。他医治病人,从来想到得不是钱。上面列举的几个事例中,都是一些穷苦无助的病人。连病人的家属都已经绝望了,甚至准备好丧服,但这位老医生却不曾放弃。孙思邈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而同样的思想,也在吴医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