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少龙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介绍
谢少龙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介绍
摘要:介绍谢少龙主任医师治疗咳嗽经验交流,该文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谢少龙;咳嗽;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0-0104-02
谢少龙,肇庆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临证30余载,临床思想活跃,博古通今,致力于中医的发展,四处寻求拜访名医,整理各家所长,验证于临床,其在治疗咳嗽病症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咳嗽,乃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单独发病,也可以在其他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如心衰等,本文主要论述以咳嗽为主的疾病。临床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其中外感咳嗽较多。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新咳,久咳和顽咳。近年来根据病因病程分为感染咳嗽和感染后咳嗽或感冒后咳嗽。临床治疗上中西医各有千秋,但中医方法更多,包括中药、针灸、穴位贴敷、推拿等,更具特色。
1 病因病机
11 十咳九寒 谢老认为,咳嗽临证多以风寒为主。咳嗽病位在肺,与五脏六腑相关,外邪犯肺可以致咳,其它脏腑受邪,功能失调而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其中肺寒者多。新咳以外风为主,兼夹寒、湿、燥、热等,小儿则夹有食积,久咳、顽咳以内风为主,或者外风未散而内外风邪相干为病。正如《景岳全书?咳嗽》所载“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而近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姜燕等[1]对20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近行调查分析,其中风寒束肺证最多,占425%,风热犯肺证、风邪犯肺证及风燥犯肺证的人数相差不大,各占总人数的215%、190%和170%。究其原因考虑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西药中抗感染药物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人体更易发生虚寒;二是市售治疗呼吸道感染中成药多具清热解毒功效[2],寒邪致病之人服用后,人体阳气会进一步的损伤,从而导致阳气受寒闭阻,寒饮伏肺,引发咳嗽。
12 风邪留恋,风痰夹湿 谢老师认为,咳嗽日久,必有风。尤其是感冒后咳嗽久不愈,多见咽痒咳嗽,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无痰或者少许白痰,遇风冷加重等特点,此乃正气不足,风邪留恋不解,引动肝风,肝木侮金,内外风相引为患。
13 肺脾两虚,正气损伤 素体正气虚弱或病久邪伤正气,当外邪侵袭人体,虽经治疗,正气无力祛邪,外邪滞留机体,肺之宣肺肃降功能难以复序,导致咳嗽迁延难愈。正如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中所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若患者平素脾气亏虚;或感冒后久咳不愈,肺气耗散,肺气不足,子犯母病,脾失健运;或者过服苦寒中药及抗生素,伤及胃气,致使脾胃功能失调,脾土虚不能生肺金[8]。
2 辨证论治
21 辨寒热为大法,望诊咽喉定寒热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三阴经皆与咽喉相关,因此望诊咽喉更能准确反映机体阴阳寒热的情况,不受环境干扰。望诊之时做到以下几点:(1)环境自然光充足,环境太阴暗,不利于看清楚咽喉的情况。(2)体位:坐立体位,患儿则由大人抱住并固定头部,以免操作时患儿乱动压舌板刮伤皮肤黏膜,面向光源处,医者左手持压舌板,右手持手电,双手配合。(3)操作方法:患儿张口,医生左手迅速用压舌板压下舌体内2/3处,右手手电照射咽喉,四望诊内容包括:咽喉后壁、悬雍垂、扁桃体、软腭(颜色、血络、分泌物、溃疡、水泡、滤泡、以及异物)等情况。谢老临证之时必望诊咽喉,通过四诊配合望诊咽喉确定寒热证型,大方向明确,疗效的大小就看兼症及个人用药经验。
22 用药以“轻”为要 轻,一是用药量宜轻,正所谓“四两拨千斤”;二是药味不可过多,谢老师常跟我们说,伤寒论中大部分药味都很少,而且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临床上一般不超过12味中药,虽然有“大方治大病”之说,但是普通门诊用大方,一是加重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二是效果不一定好,药味太多太杂,药物之间的作用就复杂,最后效果难以确定,而且经过多年经验总结,发现药物精简疗效一点都不逊色,反而更好,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患者喜欢找老师看病的原因,简便效廉,而且不难吃,这点小孩子最喜欢。
23 临床常用基本方药 谢老师在临证根据咳嗽所兼证选用不同的方剂:以风邪为主或兼夹寒、湿邪选用自拟宣肺化痰,见下。若风热为患,轻则桑菊、银翘散加减使用,重则清金化痰汤,若患者舌苔厚腻色黄,咽喉充血(+),则首选甘露消毒丹清热化湿利咽,待湿热邪散尽方可据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于风燥若是温燥则以桑杏汤加减。或清燥救肺汤加减使用,若是凉燥则用杏苏散或华盖散加减。对于小孩,多夹有食积,症见舌苔白腻,舌质淡者,以保和丸为底方进行加减治疗;谢老师非常重视病后的调护,充分结合内经理论,将养后天,固护脾胃,使脾后天之本健旺,达到“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治病防病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