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商业化育种机制的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肉牛商业化育种机制的探讨

肉牛商业化育种机制的探讨   摘要 结合我国生物种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肉牛育种在实现商业化育种过程中存在的多层面需求,同时依据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对肉牛商业化育种模式与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为促进我国肉牛商业化育种技术、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牛;商业化育种;遗传改良   中图分类号 S823.9+2;S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260-03   Research on Commercialization Mechanism of Beef Cattle Breeding   ZHOU Zhen-yong 1,2 ZHANG Yang 1,2 * LI Hong-bo 1,2 ZHANG Jin-shan 1,2 YAN Xiang-min 1,2 DU Wei 1,2   LI Na 1,2 YUAN Li-xing 1,2   (1 Institute of Raise Livertock,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Urumqi Xinjiang 830000; 2 Xinjiang Beef Cattl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Abstract Combined with Chinas biolog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beef cattle breeding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mercial breed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needs of multi-level were explored.Meanwhile,on the basis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arket demand,the commercial breeding mode and mechanism of beef cattle were discus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our country beef cattle business breeding technology,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beef cattle;commercial breeding;genetic improvement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也是农业发展的内因,是决定性因素。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走中国特色集约型、内涵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核心在种业[1]。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与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种业科技已成为世界农业竞争与控制的战略高地。面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严峻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种业科技创新面临“三个落后”的紧迫性与现实问题[2]。   1 制约肉牛种业发展的问题   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牛肉总产量与个体胴体产肉量逐年升高,随着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各地黄牛改良工作的持续推进,牛的良种率水平逐年增高,同时部分地区在品种改良的基础上育成了专门化的肉牛品种,大大提高了牛的个体单产并改善了牛肉品质。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育成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云岭牛等肉牛品种,同时各省区在牛的选育过程中筛选出了适宜各品种牛特点的杂交模式与高配合力杂交组合,为育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但总体来说,我国肉牛仍需面对解决诸多的问题。从育种的层面上来说,亟需解决以下3个问题。   1.1 育种模式创新   当前的肉牛育种体系是核心育种场、良种繁育场、商品系生产场3级繁育体系与开放核心群育种模式,并应用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采用科研单位与育种场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种畜的评定多由畜牧总站下属的省级畜禽改良站负责鉴定与登记评定,种畜的推广仍沿袭传统的指标管理,主要适用于区域性的群体改良,在上述育种体系中,育种与推广工作结合不紧密,同时受育种周期的影响,品种的培育过程重点多侧重于目标的实现,对投入产出重视不足,缺乏育繁销一体化企业,育种工作的产业链相对较短,特别是现有的黄牛改良中广大生产群的能繁母牛多以高代杂种为主体,高代杂种牛与国内外良种牛的杂种优势缺乏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为品种牛的推广带来阻碍,在这种模式下多数生产者以多采取等级选配、同质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