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故误字”现象及其校对的原则.docVIP

试论“故误字”现象及其校对的原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故误字”现象及其校对的原则

试论“故误字”现象及其校对的原则   [关键词]故误字(符);校对;法规依据;原则   [摘要]在当前的广告词和商标中,以及日渐流行的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一些故意更改成语或惯用语中个别字词的“故误”现象,网络语言中的此类现象还不仅限于成语和惯用语。这些语言文字现象给校对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势必会生发出一些新的校对原则。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2―0132―07      一、“故误字(符)”的来源和用字规律      所谓“故误字(符)”,是指故意误用规范汉字,或故意用符号替代规范汉字。前者如“‘咳’不容缓”(故意把“刻”误用为“咳”),后者如“MM”(“妹妹”或“美眉”的代用符号)。在当今的社会用字中,“故误字(符)”日趋增多,且已超出个人用字的领域,广泛地出现在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屏幕,以及各类街头牌匾中,成为当前校对工作无法回避,也是令许多校对工作者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   “故误字(符)”主要来源有二:一个来源是广告词和商标;另一个来源是网络。   1.广告词和商标中的“故误字(符)”。目前广告词的创作中有一种流行的手法,即直接选用某个褒扬性的成语或习惯用语来集中凸显该商品的特殊品质,充分利用该词语的原来语义进行“自我表彰”,由于这些成语言简意赅,大多为群众所熟知,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   广告语中的故错字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是字本来没有用错,但使用者却在所用的某个字上加上引号,以强调这个字与所要宣传的产品之间的关系,突出产品的特色。这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充分利用多音字的特点,通过改变成语中某个字的标准声调来实现的。如:“当”(dang)之无愧(当铺广告语);“鲜”(xiān)为人知(味精广告语)。另一种情况是,字的读音虽然没变,但对该字标加了引号之后,字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如:自讨“苦”吃(药店广告语);无所不“包”(饺子铺广告语);三十六计“走”为上(鞋店广告语);口“服”心“服”(口服液广告语);“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臭豆腐广告语);“白手”起家(某石灰厂广告语);不“打”不相识(某打字机广告语);一“毛”不拔(理发店广告语)。   第二类是用谐音字替换成语或惯用语中的某个字。此类广告中的“故误字(符)”不胜枚举。如:天“尝”地“酒”(酒业公司广告语);“饮”以为荣(饮品广告语);“读”占先机(都市报纸广告语);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一步到“胃”,无“胃”不至(胃药广告语);“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语);“衣衣”不舍(服装广告);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语);乐在“骑”中(赛马广告语);百“衣”百顺(电熨斗广告语);“烧”胜一筹(快餐店广告语);触“幕”惊“新”(电脑三维动画系统广告语);默默无“蚊”(灭蚊剂广告语);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语);“牙”口无“炎”(牙膏广告语);“闲”妻良母(洗衣机广告语);“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语);以“帽”取人(帽子公司广告语);一呼百“应”(音响公司广告语);大“石”化小,小“石”化了(治结石病广告语);百闻不如一“键”(打印机广告语);“舞”与伦比(舞蹈大赛广告语);千里“音”缘一线牵(长途电话广告语);有“痔”不在年高(治痔疮药广告语);“趁早下‘斑’,请勿‘痘’留。”(化妆品广告语);“油”衷感谢(加油站广告语);“房”不胜“房”(房地产广告语)。   从商家的角度考虑,这些广告词中的“故误字(符)”,运用汉语丰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移花接木,确实起到了体现产品特色的广告效果。这类广告创意,正如有的学者所赞赏的那样,“既活泼又深沉,既新鲜又熟悉,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古典情趣,所以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又透露出一种高层次的追求。”①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广告宣传直接面向大众,是一种公共用字,具有影响面广、渗透性强的特点,这种“故误字(符)”也确实给汉语用字的规范化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更重要的是,此类广告语如果仅仅凭借声音媒介,是很难体现出其创意的优势和特色的,只有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可视性媒介传播,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其妙处,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这就使得广告用字的问题与报纸、杂志、电视用字的规范化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广告用字以及下面的商标用字和网络用字等,也都不能不成为校对工作必须关注的领域。   商标中的“故误字(符)”不多,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同音字替换知名人士姓名中的字,以实现借风登云的宣传目的。如:“泻停封”(止泻药);“流得滑”(涂改液);“依能静”(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药)。虽然目前这类商标还不是很多,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