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之诠释的方法.docVIP

试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之诠释的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之诠释的方法

试论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之诠释的方法   [摘要]赵岐的关于经学的著作只有《孟子章句》一书,而其书又成为后来十三经注疏的版本,因此关于此书的相关研究是又格外的重要。赵岐批注《孟子》,所使用的方法,无非是汉人常用的章句训诂的方式,但其训诂方式又不是大张旗鼓式的训释数十万或百万余言的大章句,而是回到经学最初的诠释方式,即是减省后的小章句。其中除训诂之外,又不偏废句意义理的阐发。对赵岐《孟子章句》十四卷进行文字训诂、引经、解经等,其中具有特色或有问题的部分提出个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将分为“训诂名物”、“以经解经”、“博将子史”、“诠释文意”等来做分析与说明。此研究成果将能对于赵岐其人其事与其《孟子章句》的诠释方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东汉;赵岐;孟子;章句;训诂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3―0017―08      一 前言      东汉(25-220)赵岐字?卿,是京兆长陵人。他起初原名赵嘉,字台卿,因为生于汉御史所居之府署一御史台,但后来因交恶于宦官唐珐故避难逃命,就改成现在的名字,表示不忘故乡。相关研究赵岐之专论文章未对赵岐生卒年提出说明,而在网络上却提出赵岐当生于公元108年,活约93岁,因未提出具体证据,故笔者怀疑其说法的来源与正确性。在《后汉书?赵岐传》中提到赵岐卒于汉献帝刘协(181―234)建安六年(201),死时年纪已九十多岁,但未明确说明到底活了几岁,所以笔者推算其生年大约在公元102年至111年,大约是在东汉第四帝汉和帝刘肇(79―105)至第六帝汉安帝刘枯(94―125)之间,历经了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九帝。赵岐现存的著作只有《孟子章旬》与《三辅决录》,想要了解其经学思想,只能由此着手。四库馆臣认为“是注即岐避难北海时在孙宾家夹柱中所作。”其中四库馆臣将“孙宾石”说错成“孙宾”,亦认为此为赵岐避难时而作《孟子章句》,但四库馆臣却未提出有力证据。而汉代解经多作章句训诂,四库馆臣就认为说:“汉儒注经,多明训诂名物,惟此注笺释文句,乃似后世之口义,与古学稍殊,然孔安国、马融、郑玄之注《论语》,今载于何晏《集解》者,体亦如是。”“章句”是一种经学的诠释方式,其中牵涉到师法与家法的问题,而赵岐《孟子章句》是削减大章句之后的小章句,这是最早的章旬形式,除了对字、词的解释外,还兼疏通文义。可谓训诂与义理兼备,如清儒所言“训诂明而后义理明”。孔安国、马融、郑玄之注《论语》也是如此。四库馆臣又对六经的诠释方向提出看法,其认为“盖《易》、《书》文皆最古。非通其训诂则不明;《诗》、《礼》语皆征实,非明其名物亦不解;《论语》、《孟子》词旨显明,惟阐其义理而止,所谓言各有当也。”四库馆臣亦肯定赵岐《孟子章句》,其曰:“盖其说虽不及后来之精密,而开辟荒芜,俾后来得循途而深造,其功要不可泯也。”四库馆臣亦认为“今本经文及注均与唐本不同”、“注文未改而经文误刊者矣”,笔者亦有如此的想法。另外,四库馆臣认为“陈不瞻事实见《说苑》(案《说苑》作陈不占,盖古字同音假借)。”笔者认为四库馆臣的说法是错误的,有关陈不瞻的事实应该在《新序?义勇》中。然而,朱熹认为:“赵岐《孟子》,拙而不明。”而陆九渊则认为:“赵岐《孟子》,文义多略。”笔者并不认同此二位的看法。本文将对赵岐《孟子章句》十四卷进行文字训诂、引经、解经等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其诠释的正确或适当与否?对于具有特色或有问题的部分将提出个人的看法,所以本文将诠释方法分为“训诂名物”、“以经解经”、“博将子史”、“诠释文意”等。      二 诠释方法      (一)训诂名物   此部分主要探讨汉人诠释书籍时所运用的训诂方式,本节将对“文字”、“名物”、“典故”与“制度”等部分来说明,其中文字部分可分“释音”、“释字”、“释词组”,此部分是赵岐《孟子章句》一书中最常出现的方式;名物部分可分“释器”、“释人”、“释谥”、“释水”、“释地”、“释官”、“释职”、“释物”。   1.篇章释名   《孟子》一书共分七篇章,《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此七篇章赵岐在诠释过程中又分为上下,故共有十四篇章,对于篇名的诠释均在每篇章的上篇一开始时。如释(梁惠王),赵岐注曰:“梁惠王者,魏惠王也。魏,国名。惠,谥也。王,号也。时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犹春秋之时,吴楚之君称王也。魏惠王居于大梁,故号曰梁王。圣人及大贤有道德者,王公侯伯,及卿大夫,成愿以为师,孔子时,诸侯问疑质礼,若弟子之问师也。鲁卫之君,皆专事焉,故论语或以弟子名篇也,而有卫灵公季氏之篇,孟子亦以大儒为诸侯师,是以梁惠王、滕文公题篇,以公孙丑等,而为之一例者也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