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蒜种贮藏温度和空气湿度对大蒜生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维普资讯
口 )
、
f一7
第20卷 第4期 I 西北农业太学学报 Vo12O NO4
. ,-..
1992年11月 Acta Univ Agric Boreali— occidentaLis NOV 】992
蒜种贮藏温度和空气湿度对大蒜生理
及二次生长的影响’
堡塑薹
( 北农业大学园艺系 陕西扬陵 ·7l2lo0)
摘 薹 贮藏期问蒜种呼吸增强,乙烯含量降低,低温贮藏促进这些变化;随空气湿度
增大,蒜种呼吸及含水量有增加趋势。鳞茎形成过程中鳞茎中游离氟基酸减少,蔗糖和果糖
增加,低温l亡藏蒜种加快了这一进程 贮藏温度效应大 于湿度效应,低温(5℃)和高湿(75%或
100%RH)贮藏蒜种对初级生长及二次生长促进最显著。贮藏温度越低 ,外层型二次生长
(SGo)越严重;内层型二次生长(SGi)与蒜种贮藏温度呈 。v’型曲线关系。低温F,高温贮藏蒜
}璺 鳞茎形成生理
^
已有的研究表明,净凉或低温下贮藏蒜种对大蒜萌发及生育有明显促进,井可能诱
发严重的二次生长 。但过去在研究温度效应时往往对空气湿度未加控制 由于不
同温度,尤其是不同贮藏场所的温度常常伴随着不同的空气湿度,所以处理效应显然就
不单纯是温度效应。那么,温度效应和湿度效应哪个为主,二者有无交互作用?本研究
将从蒜种贮藏温度和湿度对蒜种体眠生理、鳞茎形成生理,初级生长、二次生长 产量
及商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明确这些问题。
1 材料和方法
以陕西关中栽培多年的 苍‘山蒜 ’品种为试材,蒜种经严格称量挑选,单瓣重控制在
3.00~4.00g之间 处理前蒜种均存放在室 内自然条件下
试验在本校实验室和蔬菜站进行 设贮藏温度和贮藏湿度两个因素,温度包括 5,
15和 ℃三个水平,每个温度下叉包括 25%,50%,75%和 100%四个空气相对湿度
处理 温度用调温箱控制,误差小于 O.5℃;空气湿度用 24cm密闭玻璃干燥器内盛
1000mL一定浓度的H,SO 溶液调节 。播前 30d向每个干燥器内放入 2.25kg蒜
种,密闭并移入不同温度下贮藏 。为防止干燥器内缺氧,每 5d左右开盖放风一次。
1988年 9月2日贮藏结束时播种,田间按裂区排列,以温度为主区,湿度为副区,四
次重复,株行距 11crn×25cm,每小区播 135瓣。
文稿收捌 日期:】991~07--20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盘资助倮题
维普资讯
2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0卷
贮藏前后分别测定 r蒜种呼吸强度(CO 分析仪法)、含水量 (烘干称量法).已烯水
平(气相色谱法).辩离氨基酸总量 (茚三酮法)、蔗糖及果糖含量(蒽酮比色法 )。播种
后调查了出苗,生长期取样(每次每小区 5株)分析 了植株生长状况,鳞茎形成期还测定
了鳞茎部位过氧化物酶活性 (愈创术酚法)、过氧化氢酶活性 (滴定法)、游离氯基酸总量
及糖含量,收获时统计 了■次生长及产量 二次生长统计参照本课题研究制定的标准和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温度和空气湿度对蒜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 1可见:①贮藏前后蒜种含水量变化很小 贮藏结束时,不同温度蒜种问含水量
差异不大,蒜种含水量随空气湿度升高而增加,饱和相对湿度下蒜种含水量 比处理前还稍
高;②贮藏前后蒜种呼吸强度变化比较明显。贮藏温度越低,贮藏后呼吸越强。空气湿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纳米尺度下表界面水行为的多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ShengMeng.PDF
- 纳米自组装γ-Al2O3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表征-IngentaConnect.PDF
- 纳米氧化锌改性及其对丙烯酸聚酯涂料性能影响-江苏科技大学学报.PDF
- 纵向差异下的连接外部性和网络结构分析-中国管理科学.PDF
-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探讨-同济大学学报.PDF
- 纳米颗粒掺杂的聚合物稳定液晶微管随机激光器性能研究-液晶与显示.PDF
- 组织蛋白酶D的功能多样性-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PDF
- 细沟侵蚀可蚀性参数及土壤临界抗剪应力的有理试验-河南农业科学.PDF
- 纺织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残留量的测定固相微萃取法编制说明.PDF
- 细菌化学趋向性受体聚集体的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学报-北京大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