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校”在西柏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校”在西柏坡   我出生于河北平山北庄村,我村与西柏坡只有一土岸之隔,村民习惯称西柏坡为北岸上。1947年至1949年春,中央在西柏坡时对外称“工校”,当时我十四五岁,亲自见证了“工校”在西柏坡期间的点滴小事,现回忆如下。      一、工校移驻西柏坡      小时候,正值战争年代,儿童团经常站岗放哨。1947年春,有一天我正在村西头站岗,将近中午时分,从西沟方向来了一部分穿灰军装的队伍,向西柏坡方向进发。我立正上前询问“你们是那一部分”,由于紧张把最后几个字说成了“那一股风”,领队的战士即随口说“东南西北风”,逗得大家都笑了。后来他说是“工校”(中央的代号)的,要到西柏坡。接着,又过来一批骡马队,上边尽骑着老人和小孩,经询问是“八路根”,也到西柏坡。后来才知道“八路根”是工校家属的代号。   前些天,有人把东西柏坡、南北庄、夹峪等村房屋较多的农户,门上都用粉笔写上了“工校”二字,我们不解其意。这几天各村一下子都住满了人,才知道这是工校打前站的人住的房子。   后来才听人说,西柏坡住的是中央机关,南庄住的是中组部,东柏坡是妇委,夹峪是办公厅,我村是中宣部。   中宣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陆定一住在我村齐学韶家南院,团中央书记冯文彬住在史椿寿家,我家也住进了两位老军人。由于语言不通,第一天即闹出了笑话,他们把火柴叫“次拉”,我们叫“漆灯”、“取筒”,后来用手比划多次,才弄明白。   由于住房紧张,工校又买了一些树木,抓紧复原了一些被日寇烧毁的房屋。      二、朱校董为母亲写条子      1947年春天,因天旱洪子店区政府为北庄安装了一台洋水车,用毛驴拉着浇地。因毛驴拉着吃力,我就用手把拉上来的水泼到齿轮上,起点润滑作用,一不小心左手拇指被车轮绞了一个大血口。   母亲见状焦急万分,马上带我到中宣部卫生室治疗。经上药包扎后十几天就康复了,至今手指上还有一个大疤痕。   真是祸不单行,没过几天,母亲做饭切菜时,不慎又切掉了半个指头,血流不止。父亲马上用一块白布为母亲包住手指,仍止不住流血,我和父亲就赶紧用毛驴驮着母亲去东柏坡工校卫生所求治。   我村距东柏坡2华里,中经西柏坡,行至工校大院门口西约50多米处,见到一位年纪大一些的军人正在路上散步,他看到母亲手上鲜血染红的白布,就询问原因,并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条,写着:“卫生所,请马上给这位受伤妇女包扎治疗,朱校董。”   我们到卫生所后,看病的人挤满了诊室,父亲递上纸条,医生看后麻利地给母亲消毒上药,包扎治疗,止住了流血,我们吊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返回的路上,父亲心情轻松了,就问我“你知道路上写条子的那位军人是谁吗?”我说不知道,他说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总司令!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开会时见过朱总司令的画像,总司令来西柏坡后,外出散步时经常带着猎枪在树林与河滩里打鸟,百发百中,好多人都认识他,小孩们还为总司令拾过鸟呢!这个落款可能是个化名。”父亲如是说。   可惜,这个纸条没有保存下来。   (注:当时朱德化名朱校董,意即工校的董事长。)      三、工校子弟在北庄上学      工校移驻西柏坡初期,由于没有小学,中央机关有3个孩子在北庄初小上学。该校是开明士绅齐学韶的打更房,地处我村东北角,距西柏坡不过半里路,中间有个小小的漫坡,上学很方便。   这3个孩子中,有位女同学名曰刘敏慧,有位男同学叫刘猴猴,另一位也是男的,记不起名字了。这几个孩子和大家同学习,同值日,同娱乐,没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相处很好。所不同的是,他们每人每天都带一玻璃瓶凉开水喝,而我们喝的都是水缸里的井凉水。   一年后,西柏坡中央小学成立,北庄完小从长征过来的女教师李熙也调到中央小学任教,这3个孩子才离开该校。      四、“工校正在上课”      工校大院,位于该村东岸,北边有两个小门,朝南是个敞口大门,门前是一条可行大车的交通要道,西通洪子店,东通郭苏乃至灵寿。   大门口岗哨严密,昼夜轮换,门口一段不许有声响。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带家家户户买糖瓜祭灶,准备过年。灵寿、新乐等县卖糖瓜的小商贩们,挑着担子,敲着小铜锣,走村串乡,沿街叫卖。当他们敲着小锣路过中央大院门口时,多次遭到警卫制止。商贩就问老乡“这里住着什么大官,连小铜锣也不让敲?”乡亲们就说“这里是工校,正在上课,请不要干扰”,商贩们信以为真,就悄悄地离开,走远后又敲起来。   其实,限制声响的不止是卖糖瓜的,驮骡队系着响铃路过这里时也曾多次遭此遇,进村前就摘掉响铃,走远后再系上。他们问乡亲何故时,老乡还是那句话。   工校在此期间,村民们就是这样自发自觉地做保密保卫工作。      五、土改试点      工校到达西柏坡后,首先在夹峪、南庄、北庄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