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鞋院士”李小文他拥有知识分子的“特权”
李小文院士未及七十,突然离世,令其亲者悲,慕者痛。他崇尚简朴、酷爱自由、提携后进、平易近人的作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大众的好评。一名离世的科技工作者,被众多的仰慕者心悦诚服地追捧悼念,他的“粉丝们”喊出世间再无“扫地僧”。此情此景令人感动?
李小文院士的生平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作者和他相识共事20余年,本文谨对他的为人和主要科学成就之一的遥感几何光学模型及影响,以及对后人的启示做点补充,以志纪念。
李小文院士为人
小文院士生活简单低调。他衣着朴素,已经是成名的“布鞋院士”。他的饮食更是简陋。在家,一杯二锅头,一碟花生米就可以打发一顿。在外参加宴请,他也常常自带二锅头,吃点小菜,既不吃米饭也不吃大鱼大肉。他喜欢便宜的“小二”,不喜欢名贵酒品的理由是相信“小二”不会掺假。他以酒为食的生活习惯,从我们认识时就有,算来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他有时会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讲述喝酒的两个好处:一是带着几分醉意容易做出好学问;二是爱喝酒的人,人品不坏,可交。我常想,如果他的网友看到他这一杯小酒一碟小菜饮食风格,或许会成就他“道骨仙风”的另一个美名。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对自己“抠门”,对朋友却大方。他的吸烟朋友会记得,他自己吸由夫人买的几元钱一包的薄荷烟,怀里却总揣着名烟给朋友敬上。他这个习惯,当了院士后也从未改变。
小文院士热心服务社会,乐于助人。20世纪90年代,小文博士既是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又是波士顿大学遥感中心的研究教授。那时,他在国内和国外各工作半年。这有利于他既能在世界遥感学术前沿机构及时了解科学动向,又能直接参与国内的科学研究,帮助国内的年轻学者迅速成长。当时各种海外华人学者协会纷纷由在美国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或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发起、创立。1994年他已经功成名就,却积极参与中国海外华人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协会和海外遥感学者协会。在国外,他爱看《华夏文摘》,关心中国发展。同时,通过协会的网络为年轻学者排忧解难,加油打气。他于2007年在科学网(http:///)开设博客,近8年来发表了1800余篇深受网友喜爱的短文,这也就不难想象他常年坚持在网络上结交朋友,以乐观诙谐的文笔感化他人。成为院士以后,有些在社会上被专业人士认为是持有“异端邪说”的人,如果找到他,他也会将人请到办公室,倾听讲述,自掏腰包为他们提供支持。连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他都愿意资助,对单位同事生活的关心也就可想而知了。
小文院士聪颖过人,学识渊博。曾见采访小文院士的文章,介绍他自己成绩平平,所以得出结论认为他是中等生逆袭。其实不然,小文院士只是不愿意把时间花到课本上,学习那些“死知识”,他更愿意自由探索。他不愿意做命题作文,喜欢天马行空,自由自在。在我看来,他若决定考好课堂成绩,那是一定能做到的。不然,他不会在1979年从一个工人,准备了短短几个月就考上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美研究生了。这在当时实在是凤毛麟角。小文院士对中国历史名篇熟稔于心,他能随时考问左右同事《红楼梦》中的某段诗句。他用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和苏东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解读多角度和多尺度遥感,生动贴切,恰到好处。
“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及科学影响
遥感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对地表景物和电磁波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太阳光作为一种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是光学界最早研究的对象之一。不同地物对入射其上的光有不同程度的透射、散射(又叫方向性反射)和吸收作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s,Chandrasekhar在1943年~1950年研究了光在连续介质中的辐射传输过程,于1960年以Radiative Transfer为名发表了他的系统研究成果。该书的理论对大气和水体等连续介质的辐射传输过程的理解和模拟起了奠基性作用。但是,辐射传输的理论如何解释地表不同尺度的景物,如垄行农作物和森林等不连续离散物体在不同视场下的方向性反射问题,并没有因Chandra-sekhar专著的出版而宣告解决。
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遥感的深入开展,人们提出了针对垄行作物的作物一土壤一阴影三组分的几何光学模型。随着20世纪80年代遥感应用的重点从农业和地质找矿向森林应用的转变,人们需要森林三维结构的反射模型。李小文和他的导师Alan Strahler,根据这一需求在世界上首次开发了针对在景物中离散分布的针叶树的三维结构,建立在用简单圆锥体代表树冠的方向性反射模型,他们将其称之为几何光学模型。
1985年,李小文和Alan Strahler在美国TGRS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不连续森林分布(可以代表离散物体分布)几何光学模型。该模型考虑树木个体被简化为圆锥体之后,一个陆地卫星影像8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