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是这样炼成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官德”是这样炼成的   所谓“官德”,就是从政的道德,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名臣的场所,其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齐肩,并列为明清北京城三大皇家庙宇。其祭祀的人物上自三皇五帝,下至明代帝王,计188位。帝王庙的东、西配殿里,从祀着79位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有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狄仁杰、寇准、司马光、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优秀官员的代表。考察这些从祀名臣的言行,可以从一个方面透视出中国古代官德的具体内涵。   忠心爱国   《战国策?西周》写道:“周君岂能无爱国哉?”在《汉书?惠帝纪》中,也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说法。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它始终是中华民族产生强大凝聚力的源泉。岳飞精忠报国,韩世忠英勇善战,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抗击蒙古瓦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情结,为人们所景仰所传颂。这一类历史人物中,入祀帝王庙的名臣还有不少。   郭子仪(697-781)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图1)他的政治生涯中曾几上几下,兵权屡被剥夺,但他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临危受命,奉诏讨伐。他率领军队斩杀叛将,先后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然而平定叛乱后,郭子仪就被解除了兵权。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告急。老将郭子仪再被起用,率兵屯驻泾阳。当时敌军是官军的几十倍,郭子仪不顾下属阻拦,亲自率领几十个骑兵出城,面见回纥首领,最终说服回纥,击溃吐蕃,稳住了关中。所以,《旧唐书》称赞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入祀帝王庙的多是朝廷重臣,只有张巡、许远是地方官。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为帝,他命手下大将尹子琦率领十几万叛军南下,沿途城镇纷纷陷落,只有军事重镇睢阳尚未攻破。睢阳太守许远(709-757)向真源县令张巡告急。张巡(708-757)率三千士兵前来会合。叛军全力攻城,张巡、许远昼夜苦战,屡败敌兵。(图2、图3)每次迎敌,张巡都身先士卒,“士感其诚,皆一当百”。因为缺少外援,睢阳城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被叛军攻破。尹子琦想招降张巡,被严词拒绝,张巡、许远英勇就义。张巡、许远虽非重臣,但是他们以不到七千之众,坚守睢阳十个月,“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有效地遏制了叛军南下,为朝廷大举反攻、平定安史之乱赢得了宝贵时间,所以,他们入祀帝王庙实至名归。   历代帝王庙还有些不太为人熟知的大臣,他们的爱国义举同样令人敬佩。富弼是北宋仁宗的大臣。(图4)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大军压境,要求大宋割地赔款。富弼临危受命,两度出使辽国。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迫使辽兴宗撤兵。此后,宋辽和平相处数十年。赵鼎是南宋高宗的宰相,他曾经力荐岳飞、韩世忠。(图5)因为主张抗金、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的打击,贬谪到吉阳。在吉阳,赵鼎上书高宗:“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面对秦桧变本加厉的迫害,赵鼎自书墓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遂绝食而死。《宋史》有评:“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这些“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的文臣武将,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勤政为民   孟子对齐宣王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历代帝王庙从祀的古代官员,多勤勉于政,爱惜百姓;同样的,老百姓也不会忘记他们。召公?]是西周初年的四朝元老,据《史记?燕召公世家》云:“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图6)所以,后人以“召棠”比喻勤政爱民,将德政称为“甘棠之治”。   周公(姬旦)是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图7)周武王死后,面对内忧外患,周公临危摄政,辅佐年幼的成王姬诵。他先是平定管叔、蔡叔和商王后裔武庚发动的叛乱,接下来营建成周洛邑,并且制定礼乐典章,为西周的礼制奠定了基础。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公事而操劳忙碌。所以,曹操写《短歌行》赞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主张“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在还政于成王之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要关心民间疾苦,知道“稼穑之艰难”。   宋?Z是唐玄宗时的宰相,他和姚崇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图8)开元四年(716年)山东蝗灾大起,当地百姓焚香礼拜,设祭祈恩,眼看着蝗虫吃掉庄稼,却不敢动手去抓。姚崇奏请“夜中设火,火边掘坑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