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四十讲》嘉惠学林之巨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四十讲》嘉惠学林之巨著   摘要:卞孝萱、胡阿祥主编的《国学四十讲》,收录国学门类四十种,由国内老中青学者分别撰述。该书推源溯流,正名国学;拓其堂庑,宏收博取;重在实用,指示门径。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国学著作,也是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的巨著。   关键词:国学;四十讲;实用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9)02-0094-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国学的关注日渐升温,90年代中期曾一度掀起“国学热”的学术大讨论,对国学的关注和讨论至今不衰,且有强化之势。当下,国学一词频频见诸书刊,国学网站层见叠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开设了国学院,培养国学人才,国学概论类似的著作亦是纷至沓来。国学无疑成为当下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在国学热的众声喧哗中,仍然有许多毋庸讳言的难题亟需冷静地解决,如国学的定义如何厘清、国学的范畴如何界定、国学的研究方法如何示范等,凡此种种,都需要一部定义明确、涵盖广博、论析清通、指示门径的国学专著。著名文史专家卞孝萱先生和他的弟子胡阿祥教授主编的力作――《国学四十讲》问世,弥补了学界的这一空缺。正如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先生所言――《国学四十讲》付梓,嘉惠学林,功在千秋。      推源溯流,正名国学      研讨国学,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国学的定义。一个准确的国学定义,是国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定义国学、正名国学是国学研究者必然要关注的问题,对此,卞孝萱先生有其独到的识见。   卞先生推源溯流,回归历史,考证出了国学一词的起源与流变。他说:“清末,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般人称西洋学术为‘新学’,中华传统学术为‘旧学’。又有《国粹学报》(邓实主编)、《国故论衡》(章炳麟著)之出版。所谓‘中学’、‘旧学’、‘国粹’、‘国故’等词,逐渐为‘国学’一词所代替。上海成立‘国学保存会’,章炳麟在日本主持‘国学讲习会’。民国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曾设国学研究机构,江苏省曾设国学图书馆,都出版刊物。”“中华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学术辉煌,文献丰富,世所罕见。学术本无国界,为何出现‘国学’一词呢?中华学术,自成体系,西洋学术东渐以后,为了有别于西学,中国人对本国的传统学术采用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名称。简言之,‘国学’是中华固有的全部学术的专名和总称。”明确揭示出“国学”是在西方参照系下,国人反观自身的产物,是中华传统学术之总和。受西洋学术的冲击,有识之士,积极著书立说,并通过设立国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开展国学研究与传授,为保存固有之国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造就了一批受人景仰的国学大师。   溯清了国学一词的起源之后,卞先生又深刻地阐释了当下弘扬国学,提倡国学教育的意义。卞先生引国学大师章士钊的观点说:“1906年9月5日《民报》第七号《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国学之不知,未有可与言爱国者也。’‘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署名‘国学讲习会发起人’,章士钊执笔)。语重心长,表达了国学为立国之本、民族之魂的观点。”二十世纪初,在列强欺凌的阴影下,中华民族时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章士钊将国学枯荣与国家盛衰相系,体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昭示着文史学者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勇于担承的文化责任感,通过埋头国学研究以求保存传统文化血脉于一线,是那个时代国学大师们共同的文化诉求。一个世纪以后,中华民族再度崛起,上个世纪初叶的硝烟早已散尽,列强横行肆虐的魅影也已荡然无存,前辈大师所面临的国难压力自然不会出现在当下学者身上,但当下学者所面临的挑战却不亚于前辈大师。这种挑战不是以救亡图存的面目呈现,而更多地是潜伏于国际化的学术竞争体系中。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背景下,如何更深入地研究国学,如何将国学纳入国际学术大家庭中,并在全球学术体系中占据必要的份额,这是摆在当下中国学者面前的巨大挑战。这个学术挑战与上个世纪的学术救亡同样艰巨,如果我们的国学研究滞后于国际的话,国学就难免有被西方强势学术淹没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隔一个世纪,卞先生重新接续章士钊国学与国家相系的学术观,其实也正体现着卞先生对当下国学研究现状的深切关注与深沉忧虑。   作为一位沉潜于中华学术数十年而不倦的著名学者,受传统文化长期浸染,对中华学术心生崇敬之情是自然而然的,很多从事传统学术研究的学者也有这种崇敬之感。但卞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推扬国学的同时,也十分警觉地规避了对传统的盲目吹嘘,也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学者过分强调国学与西学的差异,并进而将西学与国学置于世界学术对立的两极,造成一种不可调和之势,就势必会形成固步自封的狭隘学术观,而这种固陋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