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古旅游的现状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考古旅游的现状分析

重庆考古旅游的现状分析   摘要:考古旅游寓文化、体验、参与于一体,符合现代人探险、猎奇、寻古的休闲新模式。本文通过对重庆考古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阐明,并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促进重庆考古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使重庆考古旅游与其宣传口号“非来不可”相吻合。   关键词:考古旅游;文物保护;合理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74-02   引言:重庆这块热土,人类起源发展地之一,4000多年前的巴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巴文化,历史的积淀让重庆考古旅游资源丰厚而极具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重庆考古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分析,就其发展方向和营销策略提出宏观意见,文化为媒,旅游牵线,带动重庆经济新发展。   一、重庆考古旅游资源现状   (一)考古旅游定义。考古旅游是以考古活动、考古发现的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为旅游吸引物,具有游览观光、学习求知、参与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专项旅游。目前,重庆考古旅游仍处在发展萌芽阶段,三峡博物馆、巴国城博物馆、大足石刻等为数甚少已开发出的考古旅游景点都没有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且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同时,旅游活动形式单一、系统不完善,主要以陈列展示型为主,缺乏参与性、互动性,带给游客的体验性不足。(二)重庆考古旅游特色。从当代考古发掘材料看,长江流域堪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长江流域的重庆——两亿多年前恐龙的栖息地以及人类始祖巫山人的故乡,骁勇善战的巴人在这里由盛及衰,毫无疑问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是人类从蛮荒逐步走向文明的缩影,是人类体制进化文化发展的见证。三峡水利工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契机,随着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逐渐推进,三峡地区考古学文化逐渐明晰,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也愈来愈多样化,重庆的考古旅游资源也日渐丰富。   二、重庆考古旅游个案分析   (一)三峡博物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文物数目之多,范围之广,价值之高居重庆之最。是人们普遍意识中可称为考古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游客最为熟知可以直接欣赏珍贵文物的方式。三峡博物馆星期一下午闭馆,其余时间均免费对所有游客开放。除临时展厅外,四个固定展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巴文化的演变,城市历经的沧桑。可以说三峡博物馆是为普通百姓打开了一扇窥探历史的窗户,但是隔墙看景始终不够生动。虽然有定时开放的360度环幕电影,用新型媒体辅助文物展示,带给游客流动的巴渝印象。但是静物展示为主的陈列方式过于呆板,电子讲解等设施的配备明显不足,游客仅仅局限在走马观花式的猎奇浏览,不能领悟展品背后的故事,带给游客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惊艳,而不是震慑后的回味。(二)巴国城博物馆。巴国城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展现巴人文化、历史的专题博物馆。位于战国船棺发掘地冬笋坝。文物就地保护一直是这些年考古专家正在极力倡导的,巴国城博物馆在开发中注重了与产业的结合,但是商业化痕迹过于严重以致掩盖了文化的独特魅力,利用了遗址对游客的吸引力,但在实际开发中,又步入了文化搭台,商业唱戏的老路子。以商品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使得船棺的价值未能得以凸显。浓重的商业化痕迹和商业街混乱的管理,使游客体验大打折扣。总之,巴国城博物馆使重庆人开始了解重庆的文化,使重庆的历史底蕴开始向世人散发芬芳。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三)大足石刻。作为重庆五A级旅游景点之一的大足石刻使重庆走入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眼中,无数次的研讨会,极尽华美之词的介绍,使得大足石刻声名大噪。这里资深的中文导游,拥有娴熟外文的外语导游兼备,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化的旅游景点。但是在普通游客的眼中这里只是雕刻品展示场,或者说是宗教圣地。为什么专家学者喜欢这里,一位台湾专家来这参观后说了一句话“我在这里找到了中世纪站立生产的唯一证据”。不是景点不够具有吸引力,而是我们的积淀不够深。这里的导游工作很清闲,因为游客不知道文化需要引导,他们仅仅是来看一看。是我们宣传力度不够,还是我们宣传的侧重点需要转移?   三、重庆考古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活动类型单一。考古发掘的遗物、遗址都是以一种异地展示型的方式放在博物馆的展览柜中仅供展示,公众接收到的多半是二手资料,对于第一现场的勘察、考古活动的参与仍在萌芽阶段。展示手段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水平,不能满足文物展示的现代化、科技化要求,与国际上著名文化遗产的展示手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导游人员本身对于遗物、遗址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刻,严重制约了其讲解的深度与广度。旅游活动类型的单一局限了考古旅游带给公众的体验和感受,难以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无法充分诠释文物内在的斐然价值,也无法让普通受众在参观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死的遗迹、遗物需要有活力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