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世界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的研究.docVIP

金色世界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色世界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的研究

金色世界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的研究   摘 要: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为晚唐五代僧人玄本撰写的赞颂五台山的诗歌集,由11首诗组成,分别颂赞了文殊、普贤二菩萨、五台诸峰、金刚窟、阿育王塔、罗?T罗肉身等圣迹,语言典雅优美,富有想象力,堪称五台山颂诗的上乘之作。诗集以五台山诸圣迹为主线,宣扬了五台山的奇异与神圣,同时也反映了中印佛教的结合和中原与敦煌的佛教文化交流。这些诗作冲破中国传统的俗诗和雅诗之间的壁垒,也不受宗教与世俗之别的束缚,视角独特而新奇,堪称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诗歌创作产生影响的力证。   关键词:五台山;敦煌写本;《五台山圣境赞》;文殊菩萨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4)01-0011-10   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绿洲,被誉为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站。五台山,一个与文殊菩萨密切相连的佛教圣地,是华严宗、净土宗、天台宗、禅宗和密宗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地方。从敦煌发现的资料可以看出,唐五代时期敦煌与五台山之间肯定存在着交流,敦煌发现的歌颂五台山的诗作分见于30多件写本中,这些写本现分藏于伯希和、斯坦因特藏和列宁格勒、北京诸处。这些诗的作者均应为佛教僧徒,撰成于晚唐五代时期。   本文所论《五台山圣境赞》为一诗集,含诗11首,题下有9世纪“金台释子玄本”的题署。诗作不仅将五台山描绘为最重要的朝拜圣地,而且对印度也有叙述,展示了中印佛教混合的奇异图景。玄本描绘了各种神?o,歌颂娑婆世界的高僧,成为五台山文学的一大主题,展现了文殊菩萨的金色世界,描摹出一幅沐浴于金光中的中国风景画,进而转到时空范围之外的佛教伊甸园。玄本围绕五峰之传统朝圣路线,通过神妙笔触,逐步揭去五台山广袤无垠的神秘面纱,还恰当地描述了有形的山体风景和无形的佛教理念。   为了解释该诗集,笔者将佛经、朝圣文学与五台山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观察。文殊菩萨的形貌在译成于2到5世纪的三部重要佛经,即《妙法莲华经》、《华严经》和《维摩诘经》中都有描述。3世纪传入中土的《佛说文殊师利般涅??经》同《华严经》一样,也有文殊菩萨于五台山化现的预言。最早的朝圣记录见于唐释慧祥《古清凉传》。另一描述五台山的重要资料来源于日僧圆仁(793~864)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他于838~847年曾顶礼五台山。及至北宋,释延一撰《广清凉传》,居士张商英撰《续清凉传》。张商英约于1088年参访五台山。此外还有明释镇澄(1546-1617)撰《清凉山志》,文中引用了早期慧祥、延一、张商英的记录,且补充了一些新资料。朝圣记录中所谓的“灵迹”、“圣迹”,所指就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在五台山的化现处。该山还有一些特有的名目,很多在《五台山圣境赞》有述及。   《五台山圣境赞》现有写本3件,分别为P. 4617、P. 4641和P. 4504。其中,P. 4617率先由罗振玉刊布于《敦煌石室遗书》(1909年)中,内容最为完整。该写本由11首诗组成,其中10首为七律,另1首为七言绝句。以下内容残毁。“赞”字被用作标题,表示一种诗体。汪泛舟已经注意到敦煌写本中的“赞”兼备诗体和内容两方面的含义,[1]99-100 但这种主题的“赞”,与文体相较而言,人们一般会联想到的是内容。   P. 4617题下署明作者为玄本,关于此人及其所描述的金色圣迹,我们一无所知,但可以想见,五峰圣迹在阳光沐浴下熠熠闪光的奇景,这种景象在《佛说文殊师利般涅??经》中有描述。三件写本都未署明年代,依诗中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推测,不可能形成于唐末以前。《中台》诗有“无染亲经化寺中”之语,无染和尚闻名遐迩,依《广清凉传》和《宋高僧传》记载,他行止五台山大约在836~840年之间。诗集作者玄本,无论何许身份,其诗作都比其他五台山颂诗要典雅得多。其诗参用俚语,增进了诗的美感,使审美更加多样化,诗文充满了复杂的佛教思想和理念。玄本诗遵循了《大唐五台山曲子五首寄在苏莫遮》的格式,[2]735-757但其作品更精美、更富有想象力,且更具条理性。与《大唐五台山曲子五首寄在苏莫遮》类似,玄本诗《题五台》依次颂赞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和南台,用过半篇幅致力于描述世间高人及玄界神灵的圣迹。   在分别叙述各山峰之前,玄本首先歌赞文殊菩萨,继之颂赞普贤菩萨,二者常常同时出现。诗中述及,朝山者必向某个或多个菩萨进行祈祷。赞罢文殊和普贤,开始对五峰分别颂赞。先从东台开始,然后是北台、中台、西台和南台。继之,玄本接写《金刚窟圣境》,这里是五台山最重要、最奇特的去处。再后,用两首诗《阿育王瑞塔》和《赞肉身罗?T》分别描绘了两个与五台山相关的重要印度人,即阿育王和释迦牟尼之子罗?T罗。在《赞肉身罗?T》中还提到了“金刚窟”。   张商英《续清凉传》之《东台》和《西台》二诗,[3]1130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