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的研究四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力士的研究四题

高力士的研究四题   内容提要 关于高力士及其后嗣家族的生平事迹,传统的唐代史料虽有所提及,惜多语焉不详,某些重要史实依然缺载。幸好解放后新出土的数方高氏碑志,为此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以高氏碑志为中心,再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试考察与高力士相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高力士 名讳 佛教 历官与爵赏 后嗣   作者黄日初,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2005级硕士研究生。(广州510632)      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属广东茂名高州市城区),本姓冯,名元一,为冯盎之曾孙、冯智垡之孙、冯君衡之子。武则天圣历初(698年),其家因株连罪被抄,入宫为则天赏识,后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姓高。景龙中(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高力士为知己。景龙四年,高力士参与李隆基诛韦氏有功;先天元年(712年),高力士又协助玄宗发动宫廷政变铲除太平公主。自此以后,高力士得到玄宗宠信,倚为心腹,显赫多时。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陷两京,高力士追随玄宗入蜀,途中将士哗变,高力士力劝玄宗缢杀杨贵妃以自保,后从玄宗还京。至上元元年(760年),高力士被诬流放巫州,代宗初遇赦还京,归至朗州,知悉玄宗太上皇驾崩,遂朝北哀恸,呕血而卒。代宗诏复其原职,并成为唯一陪葬泰陵的人物。   关于高力士,两唐书均有专传,另有《高力士外传》及《次柳氏旧闻》等笔记史料可供参考。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与高力士及其(宦官)家族相关的几方墓志铭和神道碑相继刊布,这对于深入推进高力士及其家族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不揣冒昧,打算以这几方碑志录文为中心,再结合传统的旧史史料,对几个与高力士相关,但尚未引起学界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庶几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高力士的相关研究,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高力士的名讳之由来      两唐书均载高力士原本姓冯,但缺其名,而近年刊布之《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力士)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高力士墓志铭》)和《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力士)神道碑并序》(以下简称《高力士神道碑》),则一致记其本名为“元一”。然而高力士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取的?怎样取的?则现存不同史料上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冯元一之取名为“力士”,《旧唐书》卷184《高力士传》记为:   少阉,与同类金刚二人,圣历元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入官。   《新唐书》卷207《高力士传》亦日:   圣历初,岭南讨击使李千里上二,阉儿,曰金刚,日力士。   从两唐书的文意上来看,冯元一是先被改名为“力士”后,再和另一名阉童“金刚”一同被送入宫。按,“力士”本和“金刚”相对,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很明显是李千里为了讨好崇信佛教的武则天才这么做的。至于改姓高,依照《旧唐书?高力士传》的说法,是由于“内官高延福收为假子”,子从父姓,自然要改姓高;而《新唐书?高力士传》则云“中人高延福养为子,故冒其姓”,两者之间的差别尚不算太大。   但若依据《高力士神道碑》及《高力士墓志铭》所记,则冯元一最初被唤做“高力士”,是因为“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所谓“则天……赐之以嘉名,教之以美艺”,即完全出于武则天的赐姓所致。《高力士墓志铭》更云:   学业日就,文武不堕,必也射乎。五善即闲,百发皆中,因是有力士之称。   又云:   帝曰:俞(谕),以汝为内侍高延福男。由是遂为高氏。   换言之,冯元一之所以改其名讳为高力士,与武则天有着很直接的关系,而这些两唐书均无记载。   然则两者之中,哪一个更接近真实情况呢?笔者以为,还是应该以两唐书的记载为准。至于理由,我们知道,古人墓志铭多由生前好友或亲人所拟,或者奉朝廷之命撰写(高力士的情况属于后者),而撰者多循“为前人讳、为死者讳、为尊者讳”三原则,是以难免要为传主粉饰门面,抬高身价的。因为按照两唐书的说法,冯元一改姓高氏只是因为被高延福收为假子,故冒其姓而已,并无任何特别之处;改名为力士,也不过是出于李千里对武则天的讨好献媚罢了,似乎也不算太光彩。故此,《高力士神道碑》和《高力士墓志铭》的撰者潘炎便将冯元一被宦官高延福养为子后,“故冒其姓”为高,以及原本由李千里将冯元一改名为“力士”,以讨好信佛的武则天二事,说成是“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还说由于冯元一“百发皆中,因是有力士之称。”结果,经过撰者潘炎这么一渲染,“高力士”的名讳之由来自然就平添了一层高贵的色彩,与常人是大不一样。潘炎甚至还在“由是遂为高氏”此句之后再特意加了一句:“君命天也,天所授焉”,其用意实在是不言自明了。      二、高力士与佛教      根据前文之分析,高力士之得名与佛教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其实高力士与佛教的渊源却并不止这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