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盘水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浅述
六盘水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浅述
摘 要:文章介绍分析了六盘水市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及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条件,并提出从开发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打造六盘水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对策。
关键词:六盘水;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生态品牌;城市品位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144-02
1 六盘水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有利条件
1.1 区位优势突出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结合部,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基地及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是“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及“南贵昆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省立交桥”之称。六盘水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不仅拥有镇胜、水盘、沪昆、杭瑞等高速公路,还有贵昆、株六复线、南昆、水柏、内昆等铁路线,处于华南、西南铁路大通道交汇点,形成了北上四川、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的铁路大“十”字,六盘水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1.2 独特的资源优势 (1)独特的气候优势。六盘水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3~15.2℃,1月均温3~6.3℃,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19.8~22℃,年降水量1 200~1 500mm。2005年经中国气象学会认证,认为六盘水市中心区夏季具有“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的特点,被授予“中国凉都”的美誉,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2)旅游资源丰富。六盘水的旅游资源融古人类文化、三线文化、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风光为一体,独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有:盘县大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国家级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有??江名胜风景区、盘县大洞竹海名胜风景区、盘县古银杏名胜风景区、水城南开名胜风景区、坡上草原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点六枝梭戛长角苗国际生态博物馆、石河生态旅游区、天生湖旅游渡假区,贵州屋脊――韭菜坪,三线建设博物馆,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3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 近年来,六盘水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城市职能的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钟山大道、凉都大道、人民路、钢城大道、八一路、凤凰大道等城市干道进行了建设改造,建成龙井路高架桥、白鹤高架桥,市中心城区形成了“四横十五纵”城市道路体系;先后建成了红桥时代广场、德坞少数民族图腾广场、“三线”文化广场、明湖湿地公园等休闲娱乐广场,凤池园、人民广场、凤凰广场、白鹤公园、儿童乐园、动物园、麒麟文化公园等也相继建成开放,凤凰山城市综合体、以朵影视文化城、红果南湖湿地公园、百车河生态旅游园区等城市综合体以及内环快线、机场高速等项目正快速推进;城区供水、绿化、环卫设施、排污设施等设施也不断完善。这一系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服务水平,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1.4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六盘水提出了“不要带污染的GDP”的口号,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采用先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实施城镇生态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城市绿地率达31%,人均公共绿地达6.2m2;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掩盖率2008年达到36%,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800km2;加大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置,改建垃圾填埋场垃圾污水调节池,修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购置自动清扫保洁车,改造垃圾中转站。
2 六盘水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对策
2.1 增强文化底蕴,开发文化产业 六盘水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很有潜力。六盘水“三线”文化、长征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夜郎文化、工业文化等文化资源独特,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应进行深入的挖掘,形成文化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可建立一些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博物馆,如六枝梭戛长角苗国际生态博物馆、三线建设博物馆,并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六盘水文化多元、环境优美、美食众多,可扶植文化娱乐、影视传媒、特色美食等文化产业,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整合;对于古建筑、民风民俗、民间工艺,要进行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
2.2 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 六盘水旅游资源极具特色,融民族风情、喀斯特地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