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临床剖析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临床剖析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8例患者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随访2~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剖宫产可导致医源性种植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可经手术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及预防
Cesarean Section Postpartum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Clinical Analysis of 48 Cases
LUO Shu-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Huangshi City Central Hospital,Huangshi 435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Post Cesarean section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MethodsFrom 2011 January -2012 year in July my courtyard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treated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bdomin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patients with 48 cases of clin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48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with good effect achieved after drug treatment, follow-up of 2 to 3 year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Cesarean section can lead to iatrogenic growing incidence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isease can be treated by drugs with satisfactory operation.
Key words:Cesarean section;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卵巢、宫骶韧带和盆腔腹膜,也可发生在阑尾、大网膜、肺、阴道、会阴和腹壁手术切口等部位[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容忽视。近10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对4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16例。发病术后时间6个月~10年,平均发病年限2.8年。38例为腹壁横切口,10例为腹壁纵切口,发病时间均为停止哺乳以后,产后月经复潮1~12月。
1.2临床表现 既往有剖宫产史,腹壁切口瘢痕处及其周围触及肿块,随月经出现周期性疼痛,且进行性加重。肿块大小随月经周期改变,月经前期渐增大,月经期最大,经期结束后渐缩小,但总体呈逐渐增大趋势。查体:腹壁切口周围可触及呈结节状质韧肿块,大小形态不一,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有不同程度压痛或触痛。肿块大小4.5 cm×3.5 cm×3.0 cm~1.0 cm×1.5 cm×0.5 cm,辅助检查:B超探及在体表下约8~25 mm处,可探及低回声肿块,肿块大小5~45 mm。肿块均无外包膜,边界呈蟹足状或树枝状的不规则。实验室检查:CA125有轻度升高。
1.3方法 对48例患者均进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灶切除手术治疗,且在患者月经来潮前实施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脂肪层11例、侵及筋膜层25例、侵及腹直肌9例,侵及壁层腹膜3例。手术范围:切除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达边缘1.0~1.5 cm的正常组织,若肿块侵犯相对较深,则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