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库岸滑坡剖析
四川省古蔺县观文水库工程库岸滑坡剖析
摘要:针对工程滑坡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通过勘探、工程地质类比及数学计算等方法,来判定滑坡的稳定性,视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关键词:滑坡 工程地质问题 稳定性分析#160;#160;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观文水库位于四川省古蔺县菜板河右岸支流白泥河上,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场镇供水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坝顶设计高程1094.00m,正常蓄水位1090.00m,总库容1348.0万m3。水库距离古蔺县城约56km,向南距观文镇约5km,两岸有乡村公路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 滑坡概况
皂角湾滑坡位于官文水库内坝址上游约1km白泥沟左岸皂角湾处。滑坡分布高程1065~1154m,滑体长(主滑)241m,宽(顺河)115m,据勘探揭示,滑体最大厚度约23.1m,平均厚度约13m,总体积约36.03×104m3。
滑坡平面地形呈圈椅状,滑坡后缘较陡,坡高120m以上,自然坡角45°~55°,滑体上部有平缓台地,顺河长80m,宽60m,滑舌前缘距离现代河床约13m,高于现代河床约5m,基岩顶面高程为1066.5m,滑体覆盖于基岩之上,在滑舌旁有泉水出露,实测流量0.05L/S。滑床倾角平均23°。为覆盖层沿着基岩界面滑动而形成的古滑坡。
3 滑坡物理特性
为了查明滑带土的物质组成、滑体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滑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在滑坡上进行了钻孔。据钻孔揭示,滑体主要由块碎石夹粉质粘土组成,块碎石成分多为页岩、砂质页岩、泥灰岩等,直径一般5~20cm,含量约85%。土为粘土,褐黄色,硬塑状,含量约占15%。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之页岩,层产状N80~85°E/SE∠30~34°;岩层倾向山外,强风化带厚3~7m,弱风化带厚6~11m。
滑带土:为黄褐色粘土夹碎块石,厚0.9~1.3m,天然含水量为7.78%,80~100mm含量1.32%,40~80mm含量为8.26%,20~40mm含量12.13%,5~20mm含量26.69%,2~5mm含量7.1%,小于2mm含量35.54%。对滑带土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与全级配颗分试验,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3-1,颗粒级配试验成果见表3-2。
表3-1 滑带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
土
名 土
样
性
质 天然指标 比重
Gs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固结快剪 饱和快剪 渗透系数
天然
含水量 密度 孔隙比
e 孔隙率
n 饱和度
Sr 内擦角 凝聚力 内擦角 凝聚力
湿
(ρ) 干
(ρd) ωL17 ωL10 ωP2 IP17 IP10 φ c φ c
% (g/cm3) - % % % % % - - 度 KPa 度 KPa
滑带土 7.78 1.82 1.69 0.645 39.2 33.5 2.78 31.9 29.5 23 8.9 6.5 20.83 18.6 18.71 22.5 4.25×105
表3-2 滑带土颗粒级配试验成果表
土
名 土
样
性
质 各粒径颗粒含量(粒径单位:mm) 不均匀系数
100
~
80 80
~
60 60
~
40 40
~
20 20
~
10 10
~
5 5
~
2 2
~
1 1
~
0.5 0.5
~
0.25 0.25
~
0.1 0.1
~
0.075 0.075
~0.005 0.005 0.002 2
% % % % % % % % % % % % % % % %
滑带土 1.32 2.41 5.85 12.13 11.33 15.36 7.10 5.47 7.65 4.05 3.07 1.78 13.52 8.96 5.43 44.5 750
3 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3.1 形成机制
滑坡平面地形呈圈椅状,滑坡后缘较陡,坡高120m以上,自然坡角45°~55°,滑体上部有平缓台地,顺河长80m,宽60m,滑舌前缘距离现代河床约13m,高于现代河床约5m,基岩顶面高程为1066.5m,滑体覆盖于基岩之上,在滑舌旁有泉水出露,实测流量0.05L/S。滑床倾角平均23°。为覆盖层沿着基岩覆盖层界面滑动而形成的古滑坡。
3.2 稳定性分析
根据试验成果资料并结合滑带土特征,综合确定滑坡的参数取值:滑体天然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