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剖析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剖析
[摘要]以类型学的方法将云南古滇国的青铜贮贝器分为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三大类,并依据现有出土文物做造型艺术上的分析,试图总结不同时期贮贝器的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较好的辨识方法。
[关键词]古滇国;贮贝器;造型艺术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money-box of bronze receptacles the forms of the bucket shaped receptacles, waist cylindrical receptacles, bronze drums (shaped) art characteristics of receptacles to do summary and induction. In order to judge from the modeling and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bronze casting age receptacles, provide bet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readers.
[Key words]The ancient Dian Kingdom;Money-box of bronze receptacles;Plastic art
“滇”是指战国至西汉时期兴盛于滇池区域为中心的古王国,西汉后期走向衰落,东汉初叶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1]自20世纪五十年代在云南滇池发现青铜文化以来,至今已发掘滇文化墓葬约1260座。在发掘的滇青铜文化的器物中,青铜贮贝器是研究古滇国历史不可或缺的形象资料,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贮贝器大约出现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早中期,经过战国、秦和西汉的发展,在公元前82年左右的西汉中期达到鼎盛。后来由于滇国的神秘消失,青铜文化消亡于东汉[2](图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统计,可确定有34座墓共出土各种青铜贮贝器90件。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将滇青铜贮贝器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即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和异形贮贝器(图2)。其中束腰筒状贮贝器又可以分为束腰形贮贝器和虎耳束腰形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又可以分为单鼓形贮贝器和叠鼓形贮贝器。异形贮贝器数量很少,有专家指出,异形贮贝器和一般的贮贝器形制相去甚远,可能是一种代用品,因此本文不作讨论。
一、提桶形贮贝器造型艺术
提桶形贮贝器出现的时间大致在战国中期,处于贮贝器的形成期。据马崧良《庄?F王滇考》考释,滇国的开国之王庄?F建都呈贡,死后葬于呈贡,呈贡天子庙M41墓应是庄?F王墓。M41墓出土3件贮贝器,均为提桶形贮贝器。三件器形相近,只是纹饰繁简不同。其中一件五牛提桶贮贝器,高49.5厘米,盖径29厘米。
这件贮贝器器盖略鼓,中央铸有凸起的鼓形圆座,圆座周围有四圈铜鼓上特有的晕圈,圈内饰三角形齿纹及同心圆纹(图3)。圆座上站立一牛,形体较大,牛的身上以线刻的方式刻画卷草样的圆形花纹。盖边有首尾相接呈顺时针方向行走的四牛,形体较中央的牛体积小一些(其中一牛出土时已脱落,牛的位置靠近器盖折边的器耳),牛身同样刻有与大牛纹样一致的卷草样圆形花纹。五牛憨态可掬,站姿相近,有的牛角已断残。器盖有向下的短口折边,折边处又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方形器耳,位置与鼓形圆座上立牛的头和尾相对应。
器身两侧近口沿处有犬形耳左右相对,犬的体积不大,以头朝上、四角垂直于器壁站立的姿势,焊接于靠近器身口沿的地方,与器盖器耳形成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较为严密的上下一体。桶身呈倒梯形,其上铸刻纹样,用12道晕花纹对桶身进行分割,形成两个主要装饰带和三条几何纹样带,有主有次。两个主要装饰带上刻画着戴羽冠人、船纹、牛纹和水鸟纹等;几何纹样带刻画正三角形齿纹、同心圆纹和倒三角形齿纹,在器身的上、中、下部位重?腿?次。
器身底部有三足,足不高,稍稍缩进,45°角斜下视器物时不容易观测到足的位置。该器物出土时装有海贝。其它两件贮贝器在现有的文献描述中均为提桶形样式,关于器物造型的描述也很简略,器盖上无立体造型物。
铜提桶本来是滇国盛水或盛酒的铜器,并非用于贮贝。云南个旧东汉墓也有类似铜桶出土,但未见海贝。呈贡天子庙墓地出土的这3件提桶形贮贝器很可能也是代用品,主要是利用桶的空腹可盛物的特性来装海贝,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贮贝器。由此可见,古代滇国的海贝最初没有专门的容器进行储藏,随着对外贸易的展开,交易数目增多,海贝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存放的空间越来越大,统治者才想办法用专门的青铜器来盛装海贝。提桶因为在造型上呈圆形,桶身较深,能够容纳较多海贝,出于对实用功能的考虑,圆形的铜桶就成为贮贝器的前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