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剖析
印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剖析
[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印度出于对本国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的战略考虑,在区域合作问题上由“置身事外”转变为“积极参与”,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一体化战略思路。本文对印度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外动因、战略思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探析,虽然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经济福利效果欠佳,但鉴于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和优异的经济绩效,在推进亚洲乃至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印度已然“作用其中”,并积极谋求发挥大国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印度;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协定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1)04-0070-06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几乎置身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外,仅参加了两个区域性组织,即曼谷协定(1975年)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1985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观念有所转变,相继签署了一批具有实质意义的区域贸易协定,其中包括南盟优惠贸易安排协定(1995年)、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联盟(1997年)和印度一斯里兰卡自由贸易协定(1998年)。自2003年中期开始(即WTO坎昆部长级会议之后),印度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签署和谈判区域贸易协定的进程,其中包括印度一泰国自由贸易协定(2003年)、印度一南方共同市场优惠贸易协定(2003年)、南亚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印度一海湾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和印度一新加坡全面经济合作协定(2005年)等。
此外,印度还与一些国家建立起联合研究小组。印度与中国、韩国建立的联合研究小组建议印度与中国签署FTA,与韩国签署CECA;印度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建立的联合研究小组则仍在分析印度与印度尼西亚签署BEPA(双边经济伙伴协定)、印度与马来西亚签署CECA的可行性,因为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也是东盟成员国,印度与两国进行的双边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与东盟的合作。
二、印度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对于机制性较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印度曾经持怀疑、谨慎乃至排斥的态度,对于其重要性无从认识并“置身事外”,而如今,印度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大力推进并“作用其中”,甚至谋求发挥其大国的主导作用。印度的这一巨大转变是外力推动和内力拉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多米诺骨牌效应”构成外在动因
近年来,亚洲经济体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热潮之中,已经建立40多个区域及次区域合作机制,还有许多正处于谈判之中,从而引发了所谓“意大利面碗综合症”(Noodle BowlSyndrome)。促使亚洲经济体向区域主义转变的原因有二:一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首次以反面的方式使亚洲经济体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由于践行多边与单边自由化,亚洲经济体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沿产品价值链分工的生产网络,贸易与投资的高度一体化使亚洲金融危机产生连锁效应,负面影响在区域内不断漫溢。在这种情况下,亚洲经济体感到要应对危机、维护稳定、保持增长,就必须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加强区域合作。二是WTO多哈发展议程受阻。长期以来,亚洲经济体一直得益于多边贸易自由化,但是,2003年坎昆部长级会议成效甚微,而之后的多边谈判依然踯躅不前,曾经坚定走多边主义路线的亚洲经济体在经济利益上受到很大影响,因而谋求通过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摆脱不利局面的愿望愈加强烈。
印度正是在多边贸易体制裹足不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风起云涌的情势下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的,因为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及深化,会因进口壁垒的减少而使贸易和投资从非成员国向成员国转移,这实际上是对非成员国的一种歧视。印度如果继续持漠视态度,则有被排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之外而被边缘化的风险,因此,印度政府转变观念,积极加入到区域合作中来,这可谓是一种顺势而为之举。
2 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量构成内在动因
印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参与也并不单纯是一种对抗外部压力的防御性反应,印度政府也因势利导,借助于区域性制度安排,实现其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战略利益。
第一,印度希望通过区域合作确保其获得稳定的出口市场。一是随着出口量的增加,针对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日俱增、推陈出新。印度的出口产品不仅在欧盟和美国等主要传统市场遭遇了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SPS)、技术贸易壁垒(TBT)、程序性壁垒和临时措施(如反倾销税)等与标准相关的贸易壁垒的阻挡,而且在南亚和东盟市场也面临新一轮程序性壁垒的拦截。例如,斯里兰卡当局采取各种程序性措施,阻碍印度企业进入其医疗服务和娱乐服务领域;东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