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无脊椎动物学 *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1.先天免疫:寄主对非本固有的寄生虫表现出的免疫作用如人不会感染鸡疟原虫。 2.后天免疫:一般表现为带虫免疫,即当虫体存在时,寄主对该虫保持一定的免疫作用。如疟疾。 总之:作用是相互的,两者斗争的结果,要么寄主战胜或消灭寄生虫,要么寄主被寄生虫感染,成为带虫者,而患寄生虫病或带虫而不发病。 * 无脊椎动物学 * 三、寄生现象的起源及寄主更换的意义 1.寄生现象的起源:寄生生活的种类最初是由自由生活的祖先过渡而来,首先自由生活的一种类生活在其它一些动物体上,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形态上出现了变化出现了吸盘等附着器官,此时,它们与寄主的关系是互为有利的共栖关系,由于长期共栖和结构上的进一步变化,导致寄生种类在生理上也发生了变化,最终过渡为寄生,出现寄生。 寄生也是慢慢地由体外寄生过渡到体内寄生的。 * 无脊椎动物学 * 2.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1)与寄主的进化有关。最早的宿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的,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后来,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推广到较持出现的脊椎动物体内去,这样较早出现的寄主便成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末寄主。 * 无脊椎动物学 * 2、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寄生虫对寄主的死亡来说总是有害的,若是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繁殖过多就可能使寄主迅速死亡,寄主的死亡对寄生虫也不利,也会造成寄生虫的大量死亡。 更换宿主可以使寄生虫分散到更多的动物体内,这样就减少了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同时也使寄生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但在更换寄主的过程中寄生虫会大量死亡。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繁殖率大、能产生大量虫卵或能进行大量无性生殖的种类就能生存在下来。 所以说:更换宿主,提高繁殖率的现象对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来说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适应,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无脊椎动物学 * 四、防治寄生虫的一般原则: 1.减少、消灭传染源 如使用药物等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处理或治疗保虫寄主等。 2.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加强粪便管理,改变生活条件,改变生活习惯等。 3.防止被感染 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如服药预防,涂防护剂等)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 无脊椎动物学 * 第四节 轮虫动物门 1.体分三部 头部:具1-2圈 纤毛组成的头冠 躯干:被角质膜, 称兜甲,有环形 折痕,似体节。 足:有足腺,趾。 2.体壁: 角质膜: 上皮:合胞体 环、纵肌:成束 * 无脊椎动物学 * 3.消化管: 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咽特别膨大,肌肉发达,称咀嚼囊;咽内有咀嚼器;咽侧有唾液腺。 4.排泄器官: 焰球组成原肾管,排泄管1对 。 5.神经系统: 脑神经节+2条腹神经 所有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各部分含有的细胞核数目恒定不变。 * 无脊椎动物学 * 6.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雄性:个体少见,1精巢1输精管及阴茎,其他器官退化。 雌性:卵巢、输卵管、卵黄腺单个 环境条件适宜时,进行孤雌生殖。 环境条件不适宜时,有性生殖。 * 无脊椎动物学 * 轮虫生活史 * 无脊椎动物学 * A、转轮虫 B、红眼旋轮虫 C、萼花臂尾轮虫 D、矩形龟甲轮虫 E、椎尾水轮虫 F、盖氏晶囊轮虫 G、长圆疣毛轮虫 H、迈氏三肢轮虫 I、 至点球轮虫 J、金鱼藻沼轮虫 三、常见轮虫 * 无脊椎动物学 * * 无脊椎动物学 * * 无脊椎动物学 * 1.体圆筒形,被角质膜,背面有刚毛、鳞片、等。腹面平,具若干纵行或横排纤毛,故名。 2.体壁:上皮为合胞体,纵肌成束;原体腔。 3.消化管完整,体末分两叉 4.排泄器官为原肾管。 5.雌雄同体,直接发育。个别种类精巢退化,营孤雌生殖 特点: 第五节 腹毛动物门 * 无脊椎动物学 * 内部构造 * 无脊椎动物学 * * 无脊椎动物学 * 第六节 棘头动物门 1.? 全部为寄生种类,寄生在脊椎动物肠管内 2.? 体长1cm~65cm 3.? 体前端具能伸缩吻,吻上具倒钩。 4.? 无消化管 * 无脊椎动物学 * 第七节、线形动物门 1.体细长;长0.5~1m 直径1~3mm 2.消化管退化 3.无排泄器 4.雌雄异体 5 .成虫自由生活于河流、池塘等淡水中 幼虫寄生于昆虫体内 * 无脊椎动物学 * 第八节 原腔动物的系统发展 腹毛动物门 涡虫纲 线虫动物 轮虫动物门 * 无脊椎动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