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全解.pptVIP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全解.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全解

3.利用成语中的意思来帮助判断 例1:A.其考自远来县治。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B.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方孝孺《蚊对》) C.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归有光《张自新传》) 4.对称判断法 文言文中往往有一些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义有关联的词,这种情况有些就是修辞学上所说的对偶、排比。遇到这种类型的句子,如果我们对其中某个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弄不清楚,就可以利用上下句中与之相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 例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贾谊《过秦论》)   “族”字前有“灭六国者六国也”一句,而“族秦者秦者秦也”与其正好构成对应的并列式结构,据此可以判断出“族”字的意义同“灭”字。 例2: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 (方孝孺《蚊对》)    例中的“卑网”前面有并列式的结构“高罗”,两者是互文见义,可根据“高”推断出“卑”的意义为“低”。 5. 语法结构判断法 例1:A.骏马名骓,常骑之。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句中的”骑“,前面有副词”常“修饰,后面有代词”之“表示“骑”的对象,“骑”在这里处在谓语动词的地位,只能是“骑(马)的意思。B句中的“骑”,前面有数词“百余”修饰,数词所修饰的常常是名词,把名词“骑”的意义放在这句话中恰好讲得通,这样就可以判断这个“骑”是名词,是“一人一马的合称”这一意义。 例2:A.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B.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良”有“良好”“善良”“确实”“很”等义。两个例句中“良”都充当状语,都是副词,但它们的意思不同。    A句中的“良”当“确实”讲,B句的“良”当“很”讲。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分析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时,还必须注意和上下文的意思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确切地判定它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例3:A.子适卫(国)。 B.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适”有“到……去”的意思,是动词;又有“刚巧”的意思,是副词。 A句中的“适”,前面有主语“子”,后面有宾语“卫”,所以它是“到……去”的意思。 B句中的适,在句中修饰动词“游”,充当状语,所以应当是“刚巧”的意思。 * * 201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考纲要求 答 题 技 巧 字形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课文迁移法 对称判断法 (语言结构推断法) 语法分析推断法 成语推断法 1.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全国卷)(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A项“拔”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拔石城”中的“拔”意义相同;B项 “附”与《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的“附”意义相同。D项“北”与《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的“北”意义相同。C项“乘”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的“乘”意义相同(登上)。 C 2.字形推断法 例: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