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八庙金铜造像浅述
外八庙金铜造像浅述
摘 要:承德外八庙是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在避暑山庄东北部修建的皇家寺庙群。其建筑金碧辉煌,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尤以藏传佛教造像备受瞩目。本文以元、明、清三朝造像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
关键词:外八庙;藏传佛教;金铜造像;造像风格
承德外八庙是清代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在避暑山庄东北部修建的庞大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由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十二座寺庙组成,其中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九座寺庙设八个管理机构(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朝廷派驻喇嘛,京师理藩院管理并逐月按人数由理藩院发放饷银,清正史文献将这九座寺庙称“外庙”,后俗称外八庙。
外八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筑辉煌壮观,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尤以藏传佛教造像备受瞩目。这些精美的造像,既有来源于元、明两朝的宫中藏品,又有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首领敬献帝后的礼品,更有清宫造办处的皇家藏品。笔者拣选几尊元明清时期典型造像,从面相、头饰及躯体装饰、莲座、工艺等几方面分析,以期对不同年代的造像风格有一些初步了解。
1 元代造像
13世纪崛起于我国北方的蒙古民族统一中国,建立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元帝国。西藏正式纳入元朝中央政府。元朝大力推崇藏传佛教,此时期藏传佛教造像实现了历史性的全面融合,藏汉艺术与尼泊尔艺术成为西藏造像的主流。如图一所示,黄铜泥金阿?z如来佛像,该像是一位菩萨形的佛,其造像风格归纳以下几点:
面部:佛像方圆大脸,额部宽平,鼻梁挺直,鼻翼外张,明显的蒙古族面部特征。眉间有圆形白毫,眼睑低垂,面带微笑。
头饰与装饰:佛头饰为花冠和发髻冠组合的形式,蓝色高扁状发髻,顶部饰宝珠。头戴五叶宝冠,宝冠花叶较大,制作繁复细腻。头冠样式特别,在花冠的顶部安置了一根横梁将五叶相连,不仅起到加固作用,又有美观装饰效果。耳际两侧U形翻卷的缯带也非常有特点,在两耳边形成圆环并与脑后的披帛连接在一起,弧线形的披帛从两耳际自上而下,绕肘部搭在两腿外侧。身后圆形的披帛宛若造像的身光一样,这是藏西造像对披帛的处理手法。菩萨装造像在颈部一般装饰三圈饰物,先是一条连珠纹的项圈,接着是一个宽边圈饰,正中有三角状的花形饰物垂于胸前;最下层是一条双层连珠纹长链,呈U字形垂于双乳内侧。手臂上钏饰花形,手镯、脚镯均为连珠纹饰物。图一造像正好符合此特点。
佛座:莲座一般为束腰梯子型莲台。莲瓣宽肥硕大,光素无纹,上下对称。莲台联珠纹造型粗硕古朴。莲座底部封盖一般为包底法固定,包底法就是将佛像底沿向内敲击来包住底板。包底法从8世纪一直延续到18世纪,甚至如今西藏很多地方仍在沿用。
工艺:像采用黄铜制造,胎体较薄,躯体不镀金,只在佛像面部泥金。造像丰满圆润的脸型,花冠采用横梁固定,特殊的披帛形式,大梯子形莲座,宽大的莲瓣,这些都是元代造像的典型特征。像宽肩挺拔明显继承尼泊尔造像风格。这尊阿?z如来像为元代藏西造像。
2 明代造像
明朝推行一种“众封多建”的新政策,对西藏各教派和地方势力首领予以分封,通过分封、袭职、例贡等形式,与朝廷建立政治隶属关系。随着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大规模地渗透到明代宫廷造像中。
图二明永乐佛像是外八庙中唯一一尊带有年款的明代宫廷造像。其造型风格可归纳如下几点:
面部:脸方额满,典型“国”字脸,细眉垂目,眼睑略显浮肿,眉间白毫很大,表情肃穆神态安详。
发型:头戴五叶宝冠,束高发髻,余发在两耳际各分出一条发辫垂搭于双肩上,垂搭的发辫像水花样,生动写实。
饰物:造像双耳饰花形大耳环,全身饰物华贵亮丽,身上饰项链、璎珞、臂钏、手镯、脚镯。披帛从颈部绕过双肩,由肘部内侧形成一个圆环,极富装饰意味。
佛座:高莲台,且造型规范,上下基本呈垂直状。莲座上装饰讲究,上下饰满对称的莲花瓣,莲瓣细长饱满,其头部饰有立体感极强的卷云纹。莲台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大小一致的圆形联珠。莲花座正前方台面上,阴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莲座底部封盖一般采用剁底法封藏。文中永乐像就是采用此法,把佛座的底沿内边剁出毛刺,以毛刺来固定盖板,然后用掺朱砂的封蜡封好底盖周围的缝隙,这样又完美又结实,佛像内部的装藏保存长久不会脱落。这尊造像虽历经了几百年,但仍能看到底板封藏的痕迹。(见图四)剁底法应为明代的创新,此方法封底直接影响到清代造像。清代宫廷官铸的佛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剁底法封底。
工艺:一般为黄铜制造,胎体较厚,手头很重。佛像通体镀金,金质纯厚亮丽。造像都是整体合铸,铸造方法采用中原传统的失蜡法。失蜡法就是先用蜂蜡制成佛像的模型;用耐火材料制成泥芯,并敷成外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