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跟媒体的关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关跟媒体的关系

在华跨国公司发生产品或者经营方面的危机,并不是2005年才有的事情,比如,前两年,国外某些品牌的汽车在中国被指质量存在问题,甚至闹出人命;再比如,日本某些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质量事件”,等等。国内媒体当初对这些事件都有较大篇幅的报道。但是,进入2005年,这一现象出现蔓延之势,一大批在华跨国公司纷纷遭遇危机事件而“落马”。媒体报道连篇累牍,“火势”接踵而至。“中招”的跨国公司忙于启动危机处理程序,动用一切公关手段,试图减少负面影响,维护或者挽回公司声誉。   有人说,这期间,最忙的就是两类人:媒体从业人员和企业公关人员。作为企业来讲,如何正确处理危机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到平衡;如果无法找到,那么是企业利益还是社会责任优先?而对于媒体而言,毫无疑问,他们代表的是公众利益,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把公众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他们有责任把危机的真相挖掘出来,告诉公众。在这种情况下,公关与媒体的冲突无可避免。   跨国公司如何进行危机公关 一家知名跨国公司的公关经理曾说,“每天天空都有那么多云飘过,但是不知道哪块会下雨。”一项调查显示,全球500强企业的CEO中,有80%都认为,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危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为此,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内部预先都制定有一整套的危机应对程序和策略,其中最主要的一块就是危机公关,即在危机过程中如何应对来自媒体和公众的质询,如何向外界发布消息,发布什么消息,由谁来负责对外发布消息、接受媒体采访等等。   有了这样一套程序和策略,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一家跨国公司出现产品质量或者经营方面的问题时,跨国公司通常采用以下方式来处理危机时期的信息发布:   第一,通过向媒体发布新闻稿的形式,间接透露有关信息,表明公司的立场和态度。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出现问题的原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企业会先表明自己愿意与媒体和消费者沟通的诚意,然后说明将在查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后再向公众通报,或者先期停止问题产品的销售。而当问题已经查明,而且已经在解决或已解决得差不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说,可以控制信息发布,以免发出不必要的信息。但风险是容易被媒体和公众认为态度不诚恳,从而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通过新闻发言人回答媒体提问的方式,向媒体和公众透露他们感兴趣的信息。采用这种方式将考验企业新闻发言人的素质和能力,但处理得好,却可以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反之,则会给企业脸上抹黑。2005年年初,美国惠而浦因发现洗衣机质量问题而要召回部分产品时,由于其聘用的公关公司提供了正确的公关策略,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现得体,因此,一场可能的危机最终消于无形之中。   第三,通过企业高层人士主动拜访媒体有关人士,以接受专访的方式,向媒体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取得相关媒体的理解,从而争取媒体的客观报道,避免因媒体掌握的信息残缺而造成报道失实或者不全面。这种方式尤其适用消费者投诉等危机个案的处理。   第四,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向媒体和公众主动公开有关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如果出现问题的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公司将在发布会上通过媒体向公众致歉,宣布回收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必要时甚至向消费者提供补偿或赔偿。在“苏丹红事件”真相查明之后,肯德基公司就是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主动向媒体传达自己的产品已经安全的信息的。   第五,通过邀请媒体来公司现场采访的方式,传播信息,主动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情绪。哈根达斯冰淇淋蛋糕卫生质量不过关事件发生后,公司为了挽回影响,邀请了一些媒体到公司在上海的中央厨房采访,表明公司食品生产没有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后,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之前已造成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各个跨国公司的危机应对预案和公关手段虽然不会完全相同,但基本体系和原理是一样的,在经历了100多年西方管理理念的熏陶之后,已形成一种规律性的方法,在国外,他们以此进行一些危机公关的处理时,大多取得了良好效果。   跨国公司媒体操纵策略的失效 然而,2005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跨国公司的危机事件中,也有些跨国公司对危机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肯德基、SK-II、维他奶等这些知名品牌,在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时,似乎无所作为,它们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选择了“禁声”。在应该主动沟通的时候,这些公司显得迟疑,甚至试图掩盖。而雀巢公关人员在媒体面前的拙劣表现,更是令人对跨国公司的危机处理能力和方式感到匪夷所思。   分析部分跨国公司在国内外处理危机事件时表现出来的反差,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先天的优越感导致部分跨国公司过分注重自身的利益,却无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很多市场监管措施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这些跨国公司有机可

文档评论(0)

my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