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学生古诗词教学浅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工学校学生古诗词教学浅述

技工学校学生古诗词教学浅述   摘要:古诗词作为远离当代现实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境地,导致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普遍低下。本文所述古诗词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探索,能提高技校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美感,进而使学生把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技工学校;学生;古诗词教学;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17-02      古诗词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演绎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诗歌教学中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美感的做法。   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语言生动、韵律优美,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宝库,不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生动反映,也是一部包涵社会风俗人情和心理演变的百科书。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形式上。无论格律诗或自由诗,它的句子都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划分节奏,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需要语气舒缓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急促一些,这些都要让学生知道,以便读出诗歌的韵味。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较多,按表意节奏划分较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节奏,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把诗句的节奏感读出来了,诗的音乐美也就基本上体现了。   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是要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剪下一小块来欣赏,诗句也是不能片面地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想象,使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象”,让诗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描绘了一个山雨初晴,天气秋凉,万物一新的乡村夜晚,明月的清光在松林里照耀着,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地在石头上流淌,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归来时的喧笑声,河塘里的莲花在小渔船穿过时轻轻晃动。这里,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像一首优美的抒情小夜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风景画,给人一种恬静、新鲜的审美感受。学生朗读时,则要通过诗人描绘的语言,运用联想、想象,把它还原成一幅画,仔细品味,才能获得醉人的美感。著名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是这样得来的。又如,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诗人打开了语言的调色板,选用了缤纷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景四色、黄绿相间、青白辉映、绚丽多彩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吟唱中品味诗歌的画面美,其结果必定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情感化的共鸣,并由此产生深入了解诗歌美的强烈欲望。   对古诗词的画面美,笔者还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设计、选择、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如音频、视频、课件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从而打破了沉闷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气氛,使古诗词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以读为主,写为辅,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适合反复吟诵,让学生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而感情又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古代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而且古代诗歌的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品读出诗歌的美,还真得下一番工夫。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想读环节,从而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在脑海中展现出诗歌的优美意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