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旱造林技术浅述
                    抗旱造林技术浅述
    摘要水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总结常用的抗旱造林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的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技术,较好地解决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05-01 
   
  1常用抗旱造林方法 
  1.1顶浆造林法 
  顶浆指的是顶苗木浆和土壤浆。一般在早春苗木没萌动前,土壤刚刚解冻后的暂短时间内进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顶浆造林,能使新栽植树木尽快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1.2预整地造林法 
  造林前预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截持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土壤含水量。对于平坦缓坡地可在造林前1~2年伏季进行全面整地,深度20~25cm;干旱沙地春季进行带状整地,带宽2~3m,深度20~25cm;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低山区,可进行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反坡梯田等方式整地。 
  1.3“三大一深”造林法 
  “三大”指的是大工程量整地,整地深度50~60cm;大苗壮苗造林,杨树苗龄2~3年,松树5~9年,根幅不小于40cm大株行距,合理密度。“一深”就是深植。 
  1.4深栽抗旱造林法 
  打孔10cm以下或更多,然后用2~3年生或三根二干、胸径3cm以上、苗高5m以上的大苗苗干插入孔内,深植地下水中,然后填土分层捣实。这种造林方法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杨、柳、榆等阔叶树种的造林。 
  1.5开沟造林法 
  用拖拉机带犁开沟,深40cm、宽50cm见方的穴进行栽树,栽植后再培20cm大小的土堆。本法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平缓沙地,也可用于15度以下的丘陵坡地。 
  1.6高分子吸水剂蘸根造林法 
  在干旱地区造林,在造林前将苗根放在一定浓度内的高分子吸水剂溶液中蘸根,然后取出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1.7泥浆造林法 
  将挖好的植苗穴灌足水,将苗投到穴内,并培半穴土,使穴内成泥浆状,然后轻轻地提一下苗,使苗木深浅适宜,促使苗要舒展,然后培土扶正,隔1~2天再踏实,并培上3cm左右厚的暄土,以防水分蒸发。 
  1.8地膜覆盖造林法 
  春季造林,由于天旱多风,往往降低造林成活率,采用地膜覆盖造林法造林可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具体办法是苗木定植后立即覆膜,膜面拉紧铺平,使膜面与地面紧密吻合,四周用土压实,以防被风吹起破损。 
  1.9水浸或药浸苗木造林法 
  在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浸到水中1~2天,使苗根吸收大量的水分促使其提前生根,也可用ABT生根粉、三十烷醇、磷肥等药剂,液浸根或蘸根,效果也比较理想。 
  1.10抗旱保活造林法 
  也叫小坑垂直壁法。挖宽6~15cm、长15~25cm、深18~25cm,并有一壁垂直的植苗穴,栽苗时使苗根紧贴垂直壁,适当深植,从一侧覆土培根、踏实,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每穴灌水0.5~1kg,此法可使部分苗根与未被破坏毛细管作用的土壤密接,能及时供应苗木所需水分,利于苗木成活。此法常用于水分不稳定地区栽植针叶树小苗。 
  1.11带土造林法 
  包括用土坨苗或容器苗造林,带土造林栽植技术较简单,要点是保持土坨完整,不散不裂,适当深植,培土踏实。 
  1.12截干造林法 
  用截了干的苗木进行植苗造林,苗木截干后只留苗木的基部和根系,截干在栽植前后均可进行,留干高度5~10cm或更多。此法适用于干旱多风的地区、根系发育不良而地上部分发育旺盛的苗木、春季造林错过适宜的时间、树干弯曲或受到损伤的苗木。目前常见的是杨母根造林。 
  2简便高效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上述抗旱造林常用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技术单一,解决问题往往不彻底,不能真正实现高效造林的要求,而结合抗旱造林的需要,采取综合配套技术,则可取得良好效果。 
  2.1提前整地,汇水点定穴 
  在造林的头1年雨季前,进行高标准整地,对土层较厚、坡度较缓的造林地,采取隔坡微波状条田整地,即在条田内,以定植穴为最低点,整成微波状条田,以利形成径流蓄水;对坡度较陡的造林地,采取鱼鳞坑整地,要巧用小地形,把鱼鳞坑建在集水线上,使周围的降水集中到定植穴内。整地过程中,要拣出石块,垒砌埂堰,表土、熟土回穴,形成反坡,最大限度地截留雨水,提高定植穴土壤含水量和活土层厚度,防止水土流失。 
  2.2选用抗旱树种,减少用水 
  应尽量选择根系发达,根蘖性强,生长迅速,郁闭紧密且寿命较长,能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如火炬松、野皂荚、黄连木、侧柏等,即减少造林用水,又具有一定的生态、经济、观赏价值。 
  2.3浸泡苗木,吸足水分 
  苗木定植前,首先在造林地附近挖一个或几个可容纳所需苗木的浸泡坑,坑内铺设塑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