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平市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剖析
恩平市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剖析
摘要:利用1971~2010年恩平市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恩平市40年来暴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恩平市40年来年暴雨日数平均为130d,主要集中在4~9月。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大值为1975年、1976年、1993年、1997年、2001年的19d,最小值为1977年的5d。年暴雨日数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00474d/年。最大日降雨量为3916mm;1h最大雨强为1259mm,10min最大雨强为336mm。降水强度总体上呈现逐渐轻微减小的趋势。暴雨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为明显。恩平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前汛期为锋面(冷锋、静止锋)、西南倒槽、低涡、急流、高空槽、切变线等;后汛期为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东风波等,其中热带气旋是造成后汛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关键词:恩平市;暴雨日数;降水强度;季风进退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谭文春(1977—),男,广东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预报服务、自动站维护工作。中图分类号:P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
1 引言
恩平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全国的暴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达25752mm,暴雨灾害频繁。1962~2010年期间,恩平市境内共发生暴雨、冰雹、干旱、台风、寒潮等各类气象灾害92次,成灾44次,其中由暴雨引发的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达到成灾次数的39%,所造成的损失位于各类气象灾害之首。例如,1993年6月16~18日的特大暴雨,全市多个乡镇受洪水淹浸,8万多人被洪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1998年6月20~26日的持续性暴雨,过程总雨量达1186mm,引致全市2/3地区受淹,受灾人口38万人,占当时全市人口的3/4,死亡65人,直接经济损失79亿元,是恩平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重点对恩平市暴雨的年、月、日分布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它们的气候特征,并浅析恩平暴雨天气的成因,对提高暴雨预报、气候评价、气象决策服务及防灾减灾有实质性的意义。
文中所用气象资料均来自于恩平国家一般气象站(该站位于22°11′N,112°18′E),暴雨样本从1971~2010年的月报表和年报表中挑取;历史自然灾害资料来自于恩平市三防办。
按照广东省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1],把暴雨按24h(20时~20时)雨量(R)分为3个量级,即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具体为:50mm≤R100mm为暴雨,100mm≤R250mm为大暴雨,R≥250mm为特大暴雨。将20时~20时降水量≥50mm的降雨日称为一个暴雨日。
2 暴雨日的特征分析
2.1 暴雨日的年际变化特征
在1971~2010年的40年间,恩平市出现暴雨(含大暴雨、特大暴雨)521次,年平均13.0次;其中,出现暴雨的次数为348次,占出现暴雨以上频数的66.8%,年平均8.7次;出现大暴雨的次数为163次,占出现暴雨以上次数的31.3%,年平均4.1次;出现特大暴雨10次,占出现暴雨以上次数的1.9%,年平均0.25次。暴雨日的最大降雨量为391.6mm,出現在1981年9月30日,次大降水量为345.0mm。分别计算1971~2010年恩平市的逐年暴雨(含大暴雨、特大暴雨)日数及各量级暴雨的日数,结果见图1、图2。
图1 恩平市暴雨日数年际变化曲线及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恩平市暴雨日数随年代波动变化很大,最多的年份有19d(1973年),其次为18d(1975年、1976年、1993年、1997年、2001年),最少的年份仅有5d(1977年),但总体趋势是略有减少的,其线性增长率为-0.0474d/年(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74x+13.996,通过α=0.1的F检验)。70年代前期,暴雨日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至1977年,突然降至谷底;70年代后期至80年中期,暴雨日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至1983年达到峰值;80年中后期,暴雨日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1989年达到谷值;随后几年暴雨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至90年代中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暴雨日数又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暴雨日多的年份,一般是洪涝严重的年份,暴雨日少的年份常是比较干旱的年份。
由图2可见,各量级暴雨的日数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与暴雨(含大暴雨、特大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暴雨(50mm≤R100mm)日数40年间总体呈现出在波动中缓慢减少的趋势;大暴雨日数总体趋势不明显;特大暴雨每隔数年会出现1~2次,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出现频率较大,而80年代中期起至2000年代出现频率有所减小,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