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课件二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工业合成氨 【工业合成氨的发展历史】 Fritz-Haber (1868-1934) Nobel Prize 1918 实验室合成氨 Carl Bosch (1874-1940) Nobel Prize 1931 实现工业合成氨 Gerhard Ertl Nobel Prize 2007 对合成氨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 1784年发现氨 1913年实现氨的工业化,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 N2(g)+3H2(g) 2NH3(g) 1907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第一次在实验室成功制取了氨。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能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析的差异,并归纳出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一】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和速率 【问题探究二】 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早在19世纪以前,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率先发出了“向空气中要氮肥”的号召。空气中富含现成的氮气和氧气,而氢气需要人工制备,为什么科学家不选择氮气和氧气,而选择氮气和氢气去合成氨呢? 化学反应 反应温度(℃) 平衡常数 N2+3H2?2NH3 25 5×108 N2+02?2NO 25 3.8×10-31 N2+02?2NO 2000 0.1 思考 展示小组分工及要求 ○ 声音洪亮,条理清楚 ○口头表述清晰流畅,能够解答质疑 展示要求 展示内容 展示小组 展示方式 探究一问题1 7 口头表述+黑板展示 探究一问题2 8 口头表述+黑板展示 5分钟 【问题探究一】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和速率 问题1 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材料1: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 已知298K时:△H=—92.2 kJ·mol-1,△S=—198.2 J·K-1·mol-1 表1 合成氨平衡混合气中氨的体积分数 (原料气中氮氢体积比为1:3)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表1,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的合成。 2. N2、H2体积比为___________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最高。 3.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有利于氨的合成呢? NH3% 0.60.50.4 0.3 0.2 0.1 1:1 1:2 1:3 1:4 1:5 1:6 n(N2):n(H2) 图1 原料投料比对平衡混合气中 氨的体积分数的影响 问题2 合成氨反应速率 材料1:实验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为:ν =kc(N2)c1. 5(H2)c—1(NH3)。 材料2:表2 催化剂对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反应速率? 2.根据材料2,分析催化剂对合成氨反应速率的影响? 3.结合已学知识和材料,你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哪些条件来提高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条件 Ea /KJ/mol k(催)/k(无) 无催化剂 335 3.4×1012(700k) 使用Fe催化剂 167 外界条件 使NH3生产得多 使NH3生产得快 平衡分析 速率分析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反应物浓度 生成物的浓度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使用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 无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 【小结】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1907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等人在实验室选择锇为催化剂,温度约600℃,200个大气压的不寻常的高压条件下,第一次成功制取了氨。 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Fritz-Haber 合成氨是哈伯一生最大的成就,尽管实验室制得NH3,但氨的平衡含量很低,并没有马上得到工业界的青睐。他的研究步入低谷,合作伙伴中途撤资,竞争对手冷嘲热讽。哈伯没有气馁,他坚信:若能使N2、H2在高压下循环加工,并从循环系统中不断分离,在工业上肯定会有价值,著名的“哈伯循环”成功问世。 赞扬他的人说他是‘天使’——用空气制造面包;诅咒他的人称他为‘魔鬼’——开化学武器之先河。 (1)尽可能提高反应混合物中所需物质的百分含量; (2)尽可能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3)尽可能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第2课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科学巨人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第1课中国科技之光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学习总结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第3课“土耳其之父”凯末尔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总结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3课“军事天才”拿破仑.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件.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1.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11.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6.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3.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4.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9.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7.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1课时课件5.ppt
- 2018年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3.1水溶液第3课时课件.ppt
文档评论(0)